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谑忻捞m區:貧困戶有了產業指導員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海口市美蘭區:貧困戶有了產業指導員
10月6日,海南省??谑忻捞m區三江鎮眼鏡塘村委會上東前村村民王和坤發現自家地里的絲瓜長出了許多黃褐色的斑點,絲瓜葉也開始枯萎、泛黃,他立馬找到自己的產業指導員王和忠。王和忠是海南省農業科技110三江服務站的農產品檢測員,2018年起,他被聘為產業指導員,負責解決貧困戶在發展種植業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王和忠來到王和坤的絲瓜地,一看就判斷出絲瓜得了霜霉病和炭疽病,需要配合打代森錳鋅和硫磺·多菌靈。在給出藥方之后,王和忠還不忘叮囑他:“這藥每10天只能打一次,打過藥的絲瓜至少要過一個星期才能賣。”
像王和忠這樣,手把手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的產業指導員還有很多。為進一步加強產業扶貧科技隊伍建設,美蘭區自2018年開始,從各鎮的農業服務中心抽調農技、畜牧、瓜菜等技術人員,組建產業指導員,分戶包干指導貧困戶發展產業。除了做政策宣傳、思想動員等常規工作以外,指導員們主要負責幫助貧困戶科學選擇產業、掌握種養等農業技術、防范風險、擴大銷售等。在貧困戶分散發展種養業的過程中,產業指導員為其提供了貼心的一條龍服務。
產業找對頭,小康才有奔頭。美蘭區三江鎮上云村的貧困戶符圣明剛下決心發展種養業,就遇到了他脫貧路上的第一只“攔路虎”——不知如何選擇項目。鑒于符圣明的啟動資金不足,產業指導員陳廷躍向他建議:“養豬要持續花錢買飼料,而牛羊吃了草就長肉,負擔小。羊好趕、好放,要不你就從養羊開始發展產業吧。”符圣明聽取了這一意見,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蓋起了羊舍,又領到了9只母羊,開啟了他的脫貧之路。一年后,符圣明達到了脫貧標準,勞動積極性也越來越高?,F在,符圣明的羊圈里已經有了近50只黑山羊,中秋節前后,他還賣了3只,一下子就有了6500元的收入。向記者展示這些能賺錢的“活寶貝”時,符圣明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勁兒:“產業指導員教我養羊,你看我這羊很漂亮,皮和毛都黑黝黝的,好賣!”
在發展種養項目的過程中,貧困戶時不時會遇到自己無法解決的技術難題,產業指導員的電話就成了他們隨時可以求助的熱線。10月2日晚11點半,已經休息的產業指導員吳軍接到了美蘭區三江鎮和公村脫貧戶陳波的電話——陳波家的母牛難產了。在吳軍驅車半小時趕到陳波家時,另一位產業指導員王統遵已經到了??吹侥概5难蛩屏?,小牛的一只蹄子生了出來,而其他部分還卡在母牛的身體里,吳軍一眼便判斷出,這是胎位不正引起的難產。吳軍和王統遵用肥皂水消毒了雙臂,將已經生出來的那只牛蹄塞了進去,又移正了胎位,開始給母牛接生。一個小時后,母牛順利生產,陳波那顆懸著的心終于放下了。當吳軍和王統遵忙碌完回到家,已經是10月3日凌晨了。天亮后,吳軍又來到了陳波家,指導他對牛和牛圈進行消毒,防止母牛的傷口發生感染。吳軍對記者說:“母牛難產這種事并不常見,貧困戶自己應對不了。我是學獸醫出身,可以幫到他們。他們給我打電話,就是信任我。”
除了幫貧困戶選項目、為其解決技術難題,產業指導員還挑起了為農產品打開銷路的擔子。疫情緊張時,產業指導員聯合幫扶責任人通過電商平臺為貧困戶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疫情緩和后,村里、鎮上、區里的扶貧集市接連不斷,產業指導員和幫扶責任人又第一時間將集市的消息傳遞給貧困戶,為他們的農產品找銷路。從“養也不怕”到“銷也不愁”,產業指導員解決了貧困戶分散發展種養業的后顧之憂。10月9日,在美蘭區三江鎮三江村委會的扶貧集市上,脫貧戶洪亞瓊的60斤火龍果、80斤苦瓜、20只鴨子幾個小時就賣光了。不到半天就將1900元揣進了口袋,洪亞瓊高興壞了。
據統計,截至2020年10月,??谑忻捞m區已實現了365戶1355人次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全員脫貧。在此過程中,全區39名產業指導員對貧困戶進行了產業技術扶貧。
(本報記者 王曉櫻 陳怡)
關鍵詞:貧困戶有了產業指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