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散發病例引起聚集性疫情風險不容忽視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情況并答記者問。
“當前,全國疫情阻擊戰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疫情防控工作已經從應急狀態進入到常態化防控狀態。”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介紹,為了做好常態化防控工作,在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了《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了5個方面工作措施:一是做好個人防護常態化,戴口罩、勤洗手、用公筷、少聚餐等。二是促進醫療機構、疾控局等專業機構防控工作常態化,對確診患者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三是做好重點場所、重點人群防控工作常態化。四是推進疫苗、藥物的科技攻關,推進快速檢測試劑和設備研發,落實健康碼互通互認,推進人員有序流動。五是落實地方黨委政府責任,系統部門的主管部門、企業事業單位的主體責任,家庭個人的自我防護責任,形成防控合力,促進防控工作全面常態化。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說,目前國內疫情形勢總體穩定,但是散發病例引起聚集性疫情風險不容忽視。要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決防止疫情新燃點。
老年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具有基礎性疾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特別要做好防護。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所長施小明表示,這類人群要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做好自我健康監測,外出佩戴口罩,減少到人員密集地區。家長應督促兒童勤洗手、不亂觸摸,保持手衛生;去醫院看病要提前預約,分時就診;有基礎疾病的老人不要擅自停藥,可定期去基礎衛生服務機構拿藥。
“快速、準確地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馮錄召說,對密切接觸者、發熱者、入院患者以及陪護者、海外入境者等重點人員實施應檢盡檢,可盡快發現潛在感染者,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在疫情低風險地區,影劇院等室內娛樂場所正在逐步開放。施小明表示,這些場所開業前要做好防疫物資準備,制定應急工作預案,建立員工健康監測制度。同時,考慮設置應急處置區域,加強員工培訓,做好放映前清潔和預防性消毒、通風換氣等。暢通網絡預約購票渠道,采取預約限流、分散就座等方式。入口處增加體溫檢測設備。“中高風險區的室內娛樂場所應該暫緩營業。”施小明說。
“低風險地區只要防控措施到位,可以召開會議。”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說,盡管如此,能用視頻召開的會議,盡可能首選視頻會議。需要現場召開的會議,盡量縮短時間和縮小人員范圍,參會人員應該保持一定距離,會場用具應該及時消毒。低風險地區也可以舉辦展會,但還是要控制規模。
一些地區正在逐步開學,學校要特別注意疫情傳播風險。馮錄召表示,學校要制定專門的疫情防控方案、應急處置預案和工作制度,并確定責任人。教育部門和學校要與衛生健康、疾控、醫療機構做好溝通,形成“點對點”協調機制。每日對師生進行健康監測,控制校內人員密度,保持人員之間的安全距離。加強對校園的衛生和環境整治,對高頻接觸的物體表面加強消毒。加強師生健康教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通風條件好的地方就沒有必要戴口罩,因為通風好應該說就是安全的。”吳尊友說,戶外寬敞的地方,比如操場、公園、人員稀少的街道沒有必要戴口罩。在家里和低風險區的工作場所,像辦公室、工地、工廠等地方也沒有必要戴口罩。“空氣流通不好、密閉的地方,比如飛機、高鐵、地鐵、公交車、電梯以及服務窗口應戴口罩。到醫院就診或者陪同親友看病,應全程戴口罩。”
我國疫情防控工作進入常態化并不意味著可以放松下來。賀青華表示,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依舊是推進社會秩序全面恢復的前提條件。國家衛健委將督促各地落實各項常態化防控措施,堅決防范疫情反彈。同時,要堅持預防為主,促使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4日 06 版)
編輯:劉暢
關鍵詞:疫情 防控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