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胡 敏:彰顯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作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胡 敏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顯著優勢,將發展理念、實踐要求、價值目標緊密結合在一起,體現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和價值導向,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
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體現在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致力于建設人民當家作主的新社會,提出了關于未來國家制度的主張,并領導人民為之進行斗爭。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將人民立場作為構建國家制度的邏輯起點和根本政治立場,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改革開放后,我們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積極推進經濟體制和各方面體制改革,以制度化法治化的方式將人民至上的理念轉化為國家制度,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充分體現在支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之中,不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日趨成熟定型。我國國家制度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能夠有效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力。
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體現在政策制定堅持從人民利益出發。我們黨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政策的依據,使民之所盼成為政之所向。制定政策前,廣泛開展調查研究,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政策實施中,積極接受群眾監督、回應群眾關切,根據人民群眾利益訴求和需要對政策及時作出調整。強調檢驗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體現在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跡。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體現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隨著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逐步建立健全,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949年的不到50元增至2019年的30733元;人口素質全面提升,文盲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目前的4%以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已經躍居世界中上行列;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全民醫保基本實現,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5歲提高到2018年的77歲。在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進人民福祉的基礎上,我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通過改革經濟體制和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正確處理先富、后富和共富的關系,讓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廣大人民現實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來。2020年,我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的重要一步。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全面部署。新中國成立70多年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體現人民共同意志,維護人民合法權益,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也是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有效運行、充滿活力的根本所在。隨著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我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逐步實現,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必將更加充分地發揮出來,我國人民將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人民 根本 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