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胡云超:發揮世界經濟發展穩定器作用
作者:中國浦東干部學院決策咨詢中心主任 胡云超
歷史經驗表明,人類社會特別擅長在巨大壓力下創新。面對此次疫情對各國經濟的沖擊,我們要善于化危為機,做全球抗疫物資的可靠供應源,做世界經濟發展的穩定器,聚焦重點領域加大投入與創新。
一是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入。
疫情期間,教育機構采用遠程教學、中老年人積極適應網上購物生活、在職員工普遍接入在線辦公……幾乎所有年齡段的人群都進入數字化的工作、生活節奏。這將進一步助推線上辦公、線上交易、線上消費、線上教育的大趨勢。
線上業務的蓬勃發展,將強化向互聯網經濟轉移的緊迫性。伴隨這一趨勢,人們對互聯網基礎設施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對互聯網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望催生新一輪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熱潮。
中國在2018年底就明確把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予以重點發展。同時,疫情的挑戰也讓人看到加大公共衛生基礎設施投入的重要性,如加大對各類醫院、疾控中心以及試劑、藥品、疫苗等生化基礎設施和研發的支持力度。
展望未來,加大公共開支杠桿撬動社會投資是一個必然選擇。在這一過程中,必須盯住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在補足傳統基建缺口的同時,把更多的資源配置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上來,使之成為提升傳統經濟、護航新經濟的利器。
二是加大科技和關鍵領域研發投入。
世界各國應對疫情的實踐表明,完全依靠私人部門應對突發社會公共衛生事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可以預期,西方發達國家會加大政策和資金激勵,更積極地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多介入民生與科技。
面對這一態勢,中國要繼續強化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加大對戰略和基礎科技領域的公共投入,如建設高標準國家實驗室、推動大科學工程等,發揮引領和示范作用,為市場主體研發創新提供優越的支撐。
三是新型消費模式將更加鞏固。
中國的電子商務普及程度領先于世界上很多國家。數據顯示,網上實物商品消費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超過20%,位居全球第一。
網絡消費引發流通領域模式變革,引領生產領域供給更新。它在宏觀上增加了消費總量、擴大了消費群體,還降低了信息壁壘、空間壁壘、品質壁壘和流通成本,提升了產品性價比、消費周轉率和市場有效供給。
但是,網絡消費與實體店消費之間也確實存在替代效應。這一消費模式的轉換是大勢所趨,必須未雨綢繆,積極探討研究傳統商業中心的轉型發展問題。
同時,高度集中化的網絡商城平臺為強化市場監管創造了條件,但海量的商品和商家信息對監管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戰。要科學設定行政監管與平臺自律監管的權力邊界,既強化網絡商城平臺的自律責任,又要避免平臺替代行政部門任性處罰商戶的“平臺霸權”弊端。
四是供應鏈面臨再定位挑戰。
對西方發達國家的政府和企業來說,生產鏈回流本土,可能短時間內會帶來一些新工作機會,但長遠來看代價是企業利潤率降低、產品價格上漲,從而損害消費者福利。
中國要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及時進行政策調整,以事實和行動回擊一些國家的“逆全球化”思維,做全球抗疫物資的可靠供應源。
要助力全球供應鏈穩定和高效,幫助世界各國應對疫情及其對經濟發展的沖擊,避免各國企業在供給效率和供應鏈安全之間作出選擇,發揮好世界經濟發展穩定器的作用。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經濟發展 穩定 消費 發揮 世界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