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孫城:觀察反思成就教師自主發展
作者:孫城 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壽安鎮中心幼兒園
作為一所新建園,如何引導教師盡快成長是我們優先關注的問題。我們做了種種努力,但效果并不明顯。通過不斷反思,我們發現,問題就在于我們過多地為教師設計了專業發展途徑,他們反而無所適從。實際上,我們一直崇尚的幼兒自主發展,同樣適用于教師成長。教師專業發展也應是自主自發的,而非被設計的。為促進教師快速成長,我們開始探索基于觀察反思的教師自主發展共同體的構建。
以觀察反思為基礎,轉變教研方式
教師專業發展中的自主,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研方式的轉變,觀察和反思是其中兩個重要因素。它是教師最有效地發現不足,尋找專業發展方向的途徑,也是教師自主發展共同體構建的基礎。
觀察是指進入幼兒日常活動中,解讀幼兒的表現及與此相關的發展痕跡。反思是指以對幼兒活動的觀察為依據,思考幼兒需要什么樣的活動,從而進行下一步教育實踐。
前期的研究中我們發現,教師在幼兒園開展觀察反思時普遍缺乏兒童視角,在幼兒游戲活動中表現特別明顯。一是從成人角度預設游戲,忽視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二是對活動過程控制過多,忽略幼兒自主生成。這導致幼兒總是被動地游戲。于是,我們開始嘗試探索一種新的游戲活動——項目社團活動。所謂項目社團活動,其實就是把幼兒園的已有活動變成社團,如“戲劇社團”“熊熊醫院”等,幼兒自主混齡參與。我們希望通過游戲方式的改變,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主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觀察反思成了游戲改革推進的重要依據。
我們圍繞“兒童的游戲是如何玩大的”這一主題開展大量的觀察反思。所謂“玩大”,是指兒童的活動在自主狀態下持續時間更長、開展深度更深、開展范圍更廣、卷入同伴更多。
圍繞這一主題,教師在教研中以案例形式進行分析和反思,逐漸改變了兒童觀,也從幼兒游戲的自主推進中發現了促使幼兒活動生成和延續的關鍵,比如通過任務更能激發幼兒活動意向,側面引導比直接引導更有效等。這些發現進一步優化了教師介入活動的方式。
比如,“醫院”沒有“病人”時,教師引導“院長”組織全體人員討論如何尋找“病人”,并開展發傳單、送禮物、為洋娃娃看病等一系列活動。教師通過讓幼兒獨立解決問題,使幼兒自主完成了對游戲活動的構建。與之類似的眾多例子反映出,觀察反思能真正將教育者與幼兒聯系起來,能提供真實、可靠的現實依據,推動游戲改革,同時促進教師能力提升。
以問題為導向,構建自主發展共同體
在研究中我們發現,觀察反思過程中所產生的不同問題,引發教師間形成了一些共同的興趣、目標。他們在教研組以外自發組成了數個小團體,自覺開展專業學習活動。我們認為,這種自主發展的共同體,對于教師專業成長不可或缺。因此,我們從自發和組織兩條路徑,根據教師興趣、問題和目標,構建了6個教師自主發展共同體,包括項目社團共同體、陽光田園共同體、教學活動共同體、生活活動共同體、區角活動共同體和環境創設共同體。
目前,在已建立的共同體中,我們采用1個共性問題+數個個性問題的推進方式,在一個階段時間內圍繞一個共性問題開展研究。在此基礎上,共同體成員提出需要同伴互助的個性問題。教師主要圍繞共性問題開展小集體研究,每次共同體教研時,會留出一部分時間討論大家的個性問題。通過觀察反思—發現問題—共同體研討—嘗試解決—再次觀察,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了提升。
制定共同體日程,給教師自主成長空間
經過共同體的初期運行,我們發現,在過去的工作安排中,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自主時間少,共同體聚集在一起研討多為下班以后。為改變這種狀況,讓共同體更高效地運行,我們在日常工作安排中嘗試給教師更多靈活的空間,重點就是制定自主共同體的活動日程。
每月初,每個自主共同體通過同伴研討,共同確定自己的日程,內容盡可能詳細。如環境創設共同體針對主題墻的研究日程中,就詳細安排了調查問卷設計、具體調查開展、調查結果分析、學習材料尋找、共同學習、進一步改進和追蹤反饋的具體時間。在幼兒園管理層面,盡量減少日常不必要的集體集會,根據各共同體提供的日程安排,確定幼兒園的事務性工作安排。通過實踐,我們發現,這種做法一是能提高教師對專業發展的自主管理能力,二是提升了對時間的有效利用,從而為教師提供了更靈活的自主空間。
為共同體提供充分的組織管理支持
共同體內教師開展活動,必定會有教師需要進一步的專業支持。在組織管理層面上,就需要我們定期收集教師的專業發展需求,根據需求類型,采取多形式的支持模式,如外出學習、專題培訓、同伴互助、書籍購買等。
因此,我們根據教師實際情況量身定制了兩項特色支持活動。
首先是“案例背后的秘密”講述活動。根據各個共同體的反饋,大家普遍對理論學習需求強烈,但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理論解釋具體問題的能力還較弱。針對此種情況,我們在教研活動中,堅持進行“案例背后的秘密”講述活動。要求大家不僅要講案例,還要用理論分析案例,采取主要理論+輔導理論分析模式。主要理論采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教師熟知的材料,輔導理論為教師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使用的輔助性理論。既保證在共同理論體系下學習研討,又不斷補充新知識。
其次是“名篇賞析”活動。除了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亟須提高以外,教師普遍在物化成果時感到困難。為此,我們在教研活動中堅持開展“名篇賞析”活動,選取優秀論文作為案例,對論文結構、寫法、研究方法、論點和論據關系進行解析。同時,邀請專家對科研成果的撰寫進行專題培訓,定期進行練筆,通過自學、講授與練筆相結合,提升教師科研成果撰寫能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索,我園教師的觀察反思能力、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專業發展勢頭很足。但仍然有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如共同體的日程安排與幼兒園具體工作的沖突、新的更有效的教研模式的探索等,都需要我們尋求更優的解決策略。(孫城)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教師 共同體 活動 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