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13屆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十三屆全國政協第三十次雙周協商座談會>要聞 要聞
被告現身說法:“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民心所向”
自去年年初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后,李學朋的企業被倒逼進行技術改造,已經花了上億元。本是一件糟心事,現在的他卻經常主動跟朋友講這件事,沒有抱怨,而是說“很值得”。
原來,他的公司通過與專業機構、高校合作,用高溫燃燒法解決了谷氨酸行業煙氣治理的大難題。而且,該高溫燃燒法申報國家專利,目前已取得專利審查合格通知書。
李學朋跟調研組說,他感謝檢察機關在辦案過程中充分保護了非公有制企業和職工的利益。他還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檢察公益訴訟制度是民心所向?!?/p>
在內蒙古自治區調研時,調研組還聽到了這樣一個案例:在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扎羅木得村,一個村民因為大量捕殺麻雀被檢察院提起了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這個村民告訴調研組,自己也是成為被告人以后才知道捕殺麻雀違法,他這兩年在村里和打工的地方及時阻止了一些捕鳥行為。
9月3日至5日,全國政協調研組在內蒙古自治區調研期間聽了大量檢察公益訴訟案例,涉及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英烈名譽榮譽保護等領域,取得良好效果,經驗值得總結。
如何通過宣傳報道實現“辦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調研組呼吁:“要更有效地用案例向社會講好檢察公益訴訟故事,為深化制度實施營造良好社會環境,維護好、實現好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利益?!?/p>
“宣傳公益訴訟,要打好公益廣告?!比珖f常委、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原副局長馬正其認為,宣傳檢察機關“12309”服務平臺的公益廣告,應該像消費者投訴舉報平臺“12315”的公益廣告語一般簡潔生動,讓群眾熟知。
參加調研的新聞出版界委員李學梅是北京日報社北京新聞編輯部主任。在她看來,媒體報道的公益訴訟案例比較“干癟”,其中反映檢察院的工作比較多,反映案子本身尤其是群眾關心的問題比較少。
推動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建設,要依靠群眾、發動群眾。李學梅認為,宣傳檢察公益訴訟制度,需要在宣傳方法以及案例的選擇上下足功夫,要抓住典型案例,利用案件的影響性、故事性,傳播檢察好聲音。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丁磊也認為,媒體目前宣傳檢察公益訴訟工作還不夠,“誰為什么事情怎么訴,很多人還不清楚。”
“不能刷標語,要講故事?!痹诙±诳磥?,調研中了解到的公益訴訟案件都處理得比較好。他建議,注重用新媒體宣傳好檢察公益訴訟制度,“可以通過短視頻告訴大家,什么事情是可以采取公益訴訟的、公益訴訟的效果是怎么樣的、該如何提供線索等等?!?/p>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物理環境檢測室主任溫香彩等調研組成員建議:“采取以案釋法等方式開展宣傳工作,對于社會影響較大、人民群眾廣泛關注的案件,及時發布案件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不定期開展法制宣傳、法律咨詢活動,傳遞公益保護理念,凝聚公益訴訟合力,推動檢察公益訴訟工作更好發展”……
此外,調研組也呼吁通過宣傳報道,及時糾正社會上的一些錯誤觀念。
比如,有人問:既然是公益訴訟,為什么不到法庭上見、分個是非?既然政府做錯了,為什么不一錘定音判政府敗訴?
其實,是非對錯,也不是一定要到法庭上才能分清楚,公益問題解決得越早越好。對政府來說,無論檢察機關是否介入辦案,保護公益都是分內的活;對檢察機關來說,解決公益保護中存在的問題,才是建立檢察公益訴訟制度的使命和初心。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