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教培機構焦慮營銷屬于嚴重誤導
“孩子四歲,英語詞匯量只有1500左右,是不是不太夠?”“在美國肯定夠了,在海淀區肯定不夠?!苯眨粍t“教培機構制造焦慮,‘劇場效應’讓家長被‘綁架’”的消息刷屏,讓大家意識到,原來朋友圈里的段子在現實中真實存在。
依靠超前教育和焦慮營銷這兩個法寶,課外教培機構讓家長和孩子一方面疲于奔命“趕場”,另一方面卻又樂此不彼、沉醉其中。這種矛盾暴露出當前教培市場的亂象,也直擊家長們教育焦慮的痛點。課外教育培訓擁有很大的市場,對其存在要客觀看待,理性包容。但其中的亂象要治理,折射出的痛點更需解決。
誠然,作為對學生個性化輔導的補充,教培機構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及積極意義,然而,一些教培機構夸大宣傳營造焦慮卻名不副實。為了業績將課外培訓包裝成學生的成才必備,輸出“搶到就是賺到”的觀念,屬于嚴重誤導家長與學生。據報道,不少教培機構甚至沒有合格老師,沒有培訓資質,對教學情況不了解,教學質量堪憂,甚至有“培訓機構老師用教鞭抽打學生”的新聞曝出。在學生人身安全都難以保證的情況下,家長盲目地為孩子報名課外輔導,提升成績的實際作用本身就有待檢驗,更不用提在焦慮營銷下的病急亂投醫,是否有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事實上,培訓機構對學生起到的更多是安慰劑的作用,據教培機構的老師透露,很多前來報名的學生其實知識結構和學科基礎都不錯,只是成績不夠理想,于是把原因歸結為班里的同學都報了課外培訓班,怕自己落后于人便來了?!敖o自己一個成績好的理由”是相當一部分學生報課外班的真實心態。然而,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在心智還不成熟的情況下,有極大可能出現仗著有課外輔導班,正常的課堂反而聽課態度不認真,很隨意,最終卻是兩頭撲空。在教育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家長有教育焦慮是正常反應,但決不能把寶押在課外培訓班上。
很多家長希望孩子們能快人一步,拋離同齡人,于是幼兒園學小學課程,小學學中學課程,中學學大學課程,并以此為榮、樂此不彼。但超前教育只能在一定階段幫助孩子跑在前面,而人生如同一場馬拉松,考驗的是耐心和恒心,搶跑不僅決定不了最終的成績,反而可能因為早期用力過猛,消耗過多導致后勁不足。每個人生階段都應有相應的主題,學習的投入也應該適度并且循序漸進,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是對成長規律的尊重,否則只是滿足家長的急功近利和攀比之心。
近期,電視劇《小歡喜》熱播,掀起了關于教育焦慮的全民討論。這充分說明,在教育長跑中,沒有哪個家長能置身事外。盡管跑出什么結果不可控,但至少可以控制跑步過程,循序漸進按部就班,別讓急功近利阻擋孩子的健康成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機構 焦慮 教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