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人物志人物志

李長庚:詩情雨墨

2019年04月15日 14:01 | 來源:消費日報網
分享到: 

清初著名畫家石濤在《石濤畫語錄·變化章·第三》中曾說:"至人無法,非無法也,無法而法,乃為至法,凡事有經必有權,有法必有化,一知其經,即變其權;一知其法,即功于化。"對于墨色的變化,古人既有所謂"五彩"之說(即焦、濃、重、淡、清"),又有"六色"之說(即"干、濕、濃、淡、黑、白")。但不論是那一種說法,無非就是講墨色的"變化多端"。李長庚先生的山水畫在這方面的表現尤為突出。他的山水畫用墨"厚重":不輕薄,不造作,渾樸自然;墨色"透明",不渾濁,不僵滯,層次清楚;墨蘊"豐富",不呆滯,不干板,層次多變。"看似大片空白,實為湖光水色",李長庚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就是這樣,其用墨不但有"變化",而且有"韻味",并以巧妙的用墨,充分表現物象的立體感、質感和遠近的空間感。

老子《道德經》曰:"五色使人目盲",因為他主張"見素抱樸"。莊子充分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色彩觀,他在《天道篇》謂:"夫虛靜、恬淡、寂寞無謂者,天地之平而道德至……萬物之本。"莊子色彩觀的核心是"純白素樸,不染纖塵"。道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曾經影響了我國山水畫的產生和發展。李長庚先生是一個崇尚道家文化的人,這從他的"微名"為"大音"中,即可見一斑--"大音稀聲"(語見《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意思即越是好的音樂越是悠遠潛低。當然,這也另一個方面說明了李長庚先生的為人之低調。所以,他的山水畫大多以墨色為主,充分體現出了道家思想"虛靜、恬淡"的哲學觀念。單純的黑墨體現出樸素的觀念,雖然沒有眾彩眩目的刺激,但卻顯得恬淡素樸。把豐富的色彩轉化為恬淡的墨色變化,是李長庚先生的山水畫特色,也是他對中國畫本質的哲理性提升。李長庚先生采用墨色變化來表達世界萬物的色彩,當然也在繪畫色彩的表現上,追求濃艷的色彩與墨色的強烈對比,并做到了"濃而不艷,艷而不俗"

7

意蘊,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也是畫家從生活感受中經過提煉、概括進行藝術加工,最終形成的一種境界。這種境界,憑借有限的"視覺感性"形象,在"虛實結合","傳神寫照","氣韻生動"中,誘發人們的聯想,使欣賞者在"不盡之境"中受到感染,產生共鳴,實現"情景交融",進而領會其"景外意"以致"境外蘊"。石濤曾言:"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也。"指的就是"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境界。

"意蘊豐厚"是李長庚先生山水畫的最大特點。他曾經說過:創作一幅山水畫,不但要有好的"構圖",而且還要有美的"意蘊",因為"意境"是山水畫的"靈魂"。如果一幅山水畫不能給觀賞者留下聯想的余地,讓觀賞者受到情緒上的感染,并引起一定程度的共鳴,進而感受到山水畫中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境外之味"。

李長庚先生的山水畫作品,大多都是從寫生而來,即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也。所以,他畫作中的那些山巒、崖壁、樹石、川河、花草,遠近距離態勢形成,個個都有講究,處處都合情理。這樣,自然就在有意無意中產生了"氣韻"。李長庚先生的山水畫"以景勝之",他注重于寫實,以真實感人的空間境象構成意境,把理想和感情融入實景之中,主要是通過境象自身誘發觀者聯想,類似于"詩"的"無我之境"。

8

李長庚先生的山水畫"以意勝之",他注重情感表達,突出個性和情致,在"形"上要求"像與不不像之間",類似于詩的"有我之境"。同時,李長庚先生的山水畫注重"意境結合",做到了"感情"與"形象"的高度結合,進而達到了"情景交融"、"物我協調"、"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頗合老子"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語見《道德經》第二十一章。大意即:最高的道德形態,是徹底順從道。道作為存在物,完全是恍恍惚惚的。恍惚之中有形象,恍惚之中有實在。在他的深遠幽暗中,有一個精神存在著。這個精神至真至切,充滿了信實)之道義。

9

綜觀李長庚先生之山水畫作品,筆者發現他所創作的山水畫作品,畫域開闊,氣勢恢宏,造勢雄偉,跌宕遒麗。力達"氣"、"勢"、"意"、"境"之貫通。故而,頗受讀者和收藏者的喜愛。

(楊東志——著名作家、美術評論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編輯:楊嵐

1 2

關鍵詞:長庚 山水畫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五月天AV在线资源网 | 在线观看视频久a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强 | 香港三日本三级三级少妇久久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综合 | 亚洲欧美另类在线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