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藏語言文字得到保護和發展。藏語文在政治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西藏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法規,各級人民政府及所屬部門發布的正式文件和公告都使用藏漢兩種文字;在司法程序中,對藏族訴訟參與人使用藏語文審理案件,法律文書也使用藏文。藏語文使用已步入信息化,藏文字符計算機編碼已通過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國家在保護和發展藏語言文字的同時,按照《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中關于“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的規定,在包括西藏等民族地區在內的全國各地公民中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發展。西藏先后制定了《西藏自治區文物保護條例》《拉薩市老城區保護條例》《西藏自治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辦法》《西藏自治區布達拉宮文化遺產保護管理條例》《西藏自治區傳統工藝振興計劃》等大量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為保護優秀傳統文化提供了法律依據。文化遺產保護成效顯著。國家和自治區先后投入資金50多億元,對全區5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616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保護和建設。以拉薩老城區保護為例,拉薩市嚴格依法對有1300多年歷史的八廓街古城進行保護改造,統籌考慮民族文化保護傳承工作,充分吸收融合和展現藏民族優秀歷史文化元素,聽取社區群眾、寺廟僧人、傳統藝人的意見和建議,多次組織群眾代表實地參觀指導活動,切實保護了拉薩的老城區文化。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藏戲、格薩爾和藏醫藥浴法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有國家級代表性項目89項、代表性傳承人96名,自治區級代表性項目460項、代表性傳承人350名。布達拉宮等4個單位列入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291函古籍列入全國珍貴古籍。
隨著西藏的日益開放,西藏文化也逐步走向世界。西藏文化周、中國西藏旅游文化國際博覽會等成為向世界展示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平臺。西藏還派出各種藝術團組,到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演出、展覽和學術交流活動。
——教育事業實現了大發展
在舊西藏,接受教育的絕大多數是貴族子弟,占總人口95%的農奴沒有受教育的權利,青壯年文盲率高達95%以上。民主改革后,昌都小學、拉薩小學、拉薩中學、西藏公學等規模迅速擴大,各個地區、縣陸續建起中學、小學,大部分鄉、部分村建起了小學。1961年,西藏第一所師資學校拉薩師范學校正式開學,此后,西藏大學、西藏農牧學院、西藏藏醫學院(現藏醫藥大學)、西藏高等職業技術學院也相繼建立。目前,一套涵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特殊教育的比較完整的現代教育體系已經形成,各族人民受教育權得到充分保障。
民主改革后,國家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以及西藏地方的有關法規,對學習、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作出明確規定,建立起比較完備的雙語教學體系。目前,西藏所有農牧區和部分城鎮小學實行藏語和國家通用語言同步教學,主要課程用藏語授課。中學階段也同時用藏語和國家通用語言授課。
截至2017年,西藏共建成幼兒園1239所,小學806所,各級中學132所,高等教育院校7所,各級各類學校畢業人數從1959年的1.8萬人增加到53萬多人。內地辦學成效顯著,現有21個省市辦有西藏班(校),累計為西藏培養輸送中專以上人才3.6萬余人。1985年,國家開始對農牧民子女和城鎮困難家庭子女實行“三包”(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政策并18次提高標準,“三包”保障范圍不斷擴大,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起,西藏全面落實15年義務教育免費“三包”政策。2018年,西藏小學凈入學率和初中、高中、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9.5%、99.5%、82.3%和39.2%,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55年。
——醫療衛生事業不斷發展
經過60年的發展,西藏徹底擺脫了醫療衛生落后的局面,基本實現了與全國同步發展,各族人民健康權得到有效保障。醫療服務、婦幼保健、藏醫藏藥、疾病防控等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原有的嚴重危害群眾健康的全區性傳染疾病基本得到控制,各類傳染病、地方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下降。改善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工作穩步推進,自治區級、市(地)級醫院和71個縣級醫院陸續得到改擴建,覆蓋城鄉的自治區、市(地)、縣、鄉四級醫療服務體系初步形成。以農牧區醫療制度為例,西藏一直對農牧民實行特殊的免費醫療政策,以免費醫療為基礎,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家庭賬戶、大病統籌和醫療救助相結合的農牧區醫療制度全面建立。尤其是在黨中央的特殊關懷下,實施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集結全國知名三甲醫院支援自治區人民醫院和七市(地)人民醫院,助推西藏醫療衛生事業實現加快發展。
藏醫藥得到有效傳承和發展。各市(地)、縣相繼成立藏醫院,并不斷規范藏醫診療標準?!笆濉保?011-2015年)以來,國家中醫藥管理部門組織整理了中國29個少數民族醫藥文獻資料150部,其中西藏承擔了20部藏醫藥文獻整理和10項適宜技術篩選工作。2018年,“藏醫藥浴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截至2018年底,西藏共有50所公立藏醫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2412張。
目前,以拉薩為中心,輻射全區城鄉的中醫西醫藏醫相結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全區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547個,床位16787張,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總數達到19035人,分別比民主改革前增長24倍、35倍和23倍。全區孕產婦死亡率由解放初期的5000/10萬下降到2017年的102/10萬,嬰兒死亡率由430‰下降到10.38‰。
——社會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舊西藏,即使在首府拉薩,都有大批無家可歸的乞討者。和平解放后,西藏工委曾通過發放救濟糧對生活貧困者進行救濟。民主改革后,西藏逐步建立起社會保險制度。目前,全區以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五大保險為主體的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立,各項社會保險參保數達370.7萬人次。2017年,全區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共計375331人,享受基本醫療保險待遇的共計532326人次,領取工傷保險待遇的共計842人,享受生育保險待遇的共計14342人次,領取失業保險待遇的共計30577人。各項社會保險政策不斷完善,全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待遇水平全國領先。加大了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資金投入力度。2017年,西藏74個縣(區)年滿60周歲的人都能領到基礎養老金,領取基礎養老金人數共計283647人。城鎮職工和居民醫療保險年最高支付限額分別達到30萬元、20萬元。自2019年1月1日起,西藏將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9600元,農村低保標準保持每人每年4450元,五保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940元。
編輯:曾珂
關鍵詞:西藏民主改革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