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柳夕浪:如何成為勞動教育最佳載體

2019年02月27日 16:07 | 作者:柳夕浪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分享到: 

作者: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 柳夕浪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中小學勞動教育的主要載體。在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必須認真研究和處理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勞動教育的關系,避免只講實踐育人不要勞動教育或者用勞動教育取代實踐育人的片面做法。

實踐與勞動互為補充,共同承擔立德樹人的任務

很長一段時間,我國中小學教學計劃之中勞動課單獨設立,并且對各學段學生勞動時間做了明確規定。如1955年教育部頒發的《小學教學計劃及關于小學課外活動的規定》,在一至六年級設手工勞動課,每周一節。同時,將“生產勞動”作為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要求分組進行栽培活動等,“每周活動一次或兩次”。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了勞動課與實踐活動并列設置的情況。如1996年教育部印發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課程計劃》,設“勞動技術”課,高一、高二年級各一周;同時設立“社會實踐活動”,每學年二周,三年共六周。本世紀初啟動的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從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出發,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等整合為“綜合實踐活動”(普通高中技術課程單列)。這樣一個從“勞動”走向“實踐”的過程,并不是取消“勞動”,而是試圖用“實踐”整合包括“勞動”在內的各類活動。這些年來出現的勞動教育弱化、虛化現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簡單地歸結到學校課程層面上。

從理論看,實踐作為重要的哲學范疇,側重指改造世界的活動,包括改造自然的物質活動和改造社會關系的交往活動;而勞動則被視為人類實踐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側重指改造自然的活動,勞動的結果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同時也滿足人的精神需求。但實際上兩者之間的關系遠不是這么簡單,一方面人類的勞動有著顯著的社會性特征,離不開勞動者彼此之間的分工協作,受制于市場供求關系,不是個體的孤立行為,故有所謂的“社會勞動”一詞;另一方面人類的實踐活動是以勞動為根基的,是從勞動中拓展開來的,兩者之間有著內在的關聯,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仔細加以辨析。注重生產生活必需品的“勞動”與注重創造精神價值的“實踐”之間存在著固有的內在關聯,兩者在人類社會活動中互為補充。

勞動教育是面向所有教育對象的普通教育(不同于職業技術教育),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念,提升基本勞動能力,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和良好的勞動品質。針對當代部分青少年中出現的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加強勞動教育,對于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勤勞、奉獻的優良傳統具有重要意義。勞動教育作為“五育”體系中的一部分,有它自己獨特的目標內容,是德智體美不能替代的。實踐育人是側重從教育的途徑方面強調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教育都不能紙上談兵,而應實現知行合一,離開了實踐,德智體美勞各方面的培養目標都可能落空。當然,勞動教育在實施途徑方面有自己的特點,它主要不是在課堂里“講”出來的,而是組織學生在真實的勞動中“干”出來的,在這一點上又是與實踐育人相通的。無論是學工學農、勤工儉學,還是義務勞動、志愿服務,都既是勞動,也是實踐活動,但不是所有的教學實踐都是勞動教育,如學生做理化生實驗、進行社會考察、軍事訓練等,就不能視為勞動教育。不能用勞動教育替代實踐育人,兩者互為補充,共同育人。

勞動教育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作用,教育部組織研制了《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簡稱《指導綱要》),于2017年9月印發。《指導綱要》將勞動教育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勞動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做了比較系統的規劃設計。

第一,在教育目標上,突出了勞動觀念和勞動能力兩個方面的要求。注重讓學生“圍繞日常生活開展服務活動,能處理生活中的基本事務,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理精神”“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能“運用一定的操作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將一定的想法或創意付諸實踐,通過設計、制作或裝配等,制作和不斷改進較為復雜的制品或用品”等,提升創造性勞動的能力。

第二,在教育內容上,向學校推薦了152個主題內容,其中至少有一半與勞動教育有關。具體如“家務勞動我能行”“我是校園志愿者”“農事季節我幫忙”“創意木藝坊”等。這些主題既包括手工、陶藝、園藝等傳統勞動教育內容,也納入3D設計與打印、創客等現代科技條件下的智能勞動項目和新技術的實踐應用;既有家務勞動、校園勞動,也有社區服務、勤工儉學、學工學農等生產勞動,涉及勞動教育的各個方面。

第三,在教育方式上,強調基于探究、有創意的設計與制作,注重責任擔當的服務性勞動。如在“社會服務”活動中學生要“以自己的勞動滿足社會組織或他人的需要”,要“在滿足被服務者需要的過程中,獲得自身發展,促進相關知識技能的學習,提升實踐能力,成為履職盡責、敢于擔當的人”。再如在“設計制作”活動中,要求學生“將自己的創意、方案付諸現實”,鼓勵學生“手腦并用,靈活掌握、融會貫通各類知識和技巧,提高學生的技術操作水平、知識遷移水平,體驗工匠精神等”。《指導綱要》更多地關注到現代科技背景下勞動實踐的新形態、新方式。

第四,在保障條件上,《指導綱要》要求各地和學校“提供配套硬件資源與耗材,為學校爭取校外活動場所支持”“建立規范化的安全制度及管理措施”等,這些是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保障。可以說,《指導綱要》對中小學勞動教育做了比較具體切實的規劃和指導。

當然,《指導綱要》主要是將勞動作為重要的育人途徑對待,這與把勞動教育作為“五育”并舉中一育的要求和高度還是有差距的;同時,全面加強新時代的勞動教育需要對整個教育目標內容體系、實施體系、保障體系等,進行全面設計,它不能單靠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落實。

從三個方面強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勞動教育功能

現行中小學課程體系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疑是勞動教育最主要的載體。以《指導綱要》為依據,充分發揮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勞動教育功能,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聚焦培養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指導綱要》對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有一個初步的進階設計:小學強調“初步養成自理能力、自立精神、熱愛生活的態度”;初中要求“發展興趣專長,形成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增強服務意識,養成獨立生活的習慣”等;高中要求“熱心參與志愿者活動和公益活動”“形成主動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情懷”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開發和實施中,要將培養積極的勞動觀念和態度的要求進一步細化為可操作、可觀測、可評價的目標。如在勞動觀念方面,小學生要初步認識到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勞動成果來之不易,進而尊重勞動;初中生應體認到美好生活必須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合法勞動去創造,進而熱愛勞動;高中生必須懂得勞動創造人、勞動創造歷史、勞動創造未來的深刻道理,進而崇尚勞動。在勞動習慣方面,小學生要做到自己能做的事兒自己做,有良好的日常生活勞動習慣;初中生要能夠自覺地、隨時隨地、持之以恒地完成日常生活勞動,積極參加服務性勞動和簡單的生產勞動;高中生能熱心公益活動和生產勞動,在勞動中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等。要以目標來統領學生勞動實踐活動的設計、實施,強化勞動觀念與態度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和不斷改進,努力克服有勞動無教育的現象。

第二,對不同年級學生勞動實踐項目內容進行系統設計、統籌安排。要以學校為單位,依據學生發展狀況、辦學理念、特色、可利用的社區資源,結合《指導綱要》推薦的有關活動主題,對學生勞動實踐項目內容進行整體規劃,避免完全由班級自行其是、各年級錯位脫節的現象。一方面對各學段、各年級學生的家務勞動、校園勞動、社區勞動等進行系統安排,使具體內容、要求隨年齡增長而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對勞動實踐與學科學習、跨學科考察探究、各類主題教育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以整合方式實施,使不同活動要素彼此滲透、融合貫通。

第三,把握不同類型勞動實踐活動的關鍵要素。要認真研究和分析不同類型的勞動實踐,明確其關鍵要素,通過突出關鍵要素和關鍵環節,有效落實育人目標要求。《指導綱要》對“社會服務”“設計制作”“職業體驗”等活動的關鍵要素都做了具體分析。如“社會服務”要“明確服務對象與需要,制訂服務活動計劃,開展服務行動,反思服務經歷,分享活動經驗”。促進學生“熱心參與志愿者活動和公益活動”,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發現他人或公共需要,把別人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而不只是讓學生按照成人的要求去執行;指導學生運用相關專業知識,制訂切實可行的服務行動計劃,避免停留在單純的簡單機械勞動水平上;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持之以恒地開展服務活動,克服半途而廢;組織學生進行服務經歷及體會的交流,對學生在服務行動中的價值體認、責任擔當情況進行必要的分析和引導。抓住上述關鍵要素開展服務活動,才能把服務性勞動的有關育人要求落到實處。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勞動 實踐 活動 勞動教育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女教师巨大乳孔中文字幕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观看网色 | 亚洲欧洲免费小视频 | 亚洲日本成本人观看 | 先锋影音AV资源在线高清 | 中文字幕欧美aⅴ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