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正確看待1月份金融數據
制圖:董陽
日前,央行公布了2019年1月份金融數據。就市場關注的問題,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接受了《金融時報》記者采訪。
《金融時報》記者:1月份貸款多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2019年1月份,金融機構新增人民幣貸款3.23萬億元,同比多增3284億元。貸款多增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貸款投放本身有季節性因素。銀行普遍有“早投放,早收益”、爭取“開門紅”的經營傳統。從歷史規律看,1月份是全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2018年1月新增貸款為2.9萬億元,是當年貸款投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份新增貸款情況與去年同期情況類似。
二是表內貸款多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表外融資的減少。2018年以來,表外融資明顯收縮。表內貸款多增,可對沖表外業務萎縮的影響。其中有一部分表內貸款還承接了原有的表外融資需求,這有利于保持貨幣和融資總量的平穩增長。
三是貨幣政策傳導邊際改善。2018年尤其是四季度以來,人民銀行積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緩解銀行信貸供給存在的約束,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包括:推動銀行發行永續債,改善資本對銀行投放信貸的實質性約束;綜合運用定向降準、中期借貸便利(MLF)、再貸款、再貼現等措施,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在緩解部分銀行面臨的流動性約束的同時,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擴大對小微、民營企業的信貸投放;研究推動利率逐步“兩軌合一軌”,疏通央行政策利率向信貸利率的傳導,緩解利率約束;推動商業銀行改善內部政策傳導。
1月份票據融資顯著增加,支持了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個別企業通過票據貼現和結構性存款套利,只是短期的少數行為,不是票據融資增加的主要原因。總體看,1月份貸款處于合理水平,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
《金融時報》記者:如何看待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回升?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2019年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增量比上月多3.05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56萬億元,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上月高0.7個百分點。
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有所回升的主要原因,一是貸款同比多增較多。2018年下半年開始金融機構對實體經濟的貸款增速就由小幅回落轉為平穩較快增長。今年1月份一方面延續了這一態勢,另一方面也疊加了年初季節性因素的影響。當月對實體經濟發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3.57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8818億元。
二是債券融資大幅增加。債券融資自2018年二季度開始增長有所加快,今年1月份企業債券增速明顯回升,當月企業債券凈融資499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768億元。地方債發行力度也有所加大,1月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凈融資1088億元,比上年同期多1088億元。
三是商業銀行對企業商業信用的支持力度加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票據融資增加5160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813億元,這部分已經在當月人民幣貸款中體現;另一方面,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增加3786億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349億元。此外,委托貸款降幅縮小,信托貸款也由負轉正。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多增反映了債券、表外融資等恢復性增長,處于合理水平。
總的來看,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的變化,既有季節性因素的影響,也有2018年表外融資大幅下降后的恢復性因素,同時也反映了貨幣政策傳導正在邊際改善,既支持了實體經濟,又改善了市場預期,而且當前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與名義GDP增速是基本匹配的,不是“大水漫灌”。
《金融時報》記者:2018年以來,穩健的貨幣政策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穩健”強調了貨幣政策應堅持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保持松緊適度。要增強前瞻性、靈活性、針對性,強化逆周期調節,同時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保持貨幣條件與經濟平穩增長及物價穩定的要求相匹配,既不能多,也不能少。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并不意味著貨幣條件維持不變,而是要根據形勢發展變化動態優化和逆周期調節,適度熨平經濟的周期波動,在上行期防止經濟過熱和通貨膨脹,在下行期對抗經濟衰退和通貨緊縮。2018年末M2增速為8.1%,社會融資規模增速為9.8%,名義GDP同比增長9.7%,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增速是大體匹配的,宏觀杠桿率也保持了穩定。
在保持總量適度、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時,貨幣政策更加注重結構上加大定向調控、精準滴灌力度,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2018年以來,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下調支小再貸款利率、擴大央行擔保品范圍;調整宏觀審慎評估(MPA)政策參數,擴大金融機構廣義信貸增長空間,增設考察支持民營、小微企業融資和債轉股工作的專項指標;創設定向中期借貸便利(TMLF),提供長期資金并執行比MLF更優惠的利率;推出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加強民營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實地督導。
2019年1月份小微企業貸款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量增、價降、面擴”的發展態勢。截至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余額9.7萬億元,同比增長17.6%,增速比上年末高2.4個百分點;1月份新發放的1000萬元以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平均水平為6.16%,環比下降0.12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21個百分點;截至1月末,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小微經營主體2165萬戶,1月份增加26萬戶,同比多增7萬戶。
下一階段,中國人民銀行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把握好宏觀調控的度,促進貨幣信貸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既要防止貨幣條件過緊引發風險,也要防止大水漫灌加劇扭曲和繼續累積風險,繼續發揮好貨幣政策的結構優化作用,協調好本外幣政策,把握好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之間的平衡,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打贏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編輯:秦云
關鍵詞:1月份 金融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