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永康發現唐代石刻 或將建縣歷史提前七年
日前,永康市文物辦收到市民徐桂康上交的一件石刻文物。經初步認定,此文物為八面石幢幢身,長1.08米,最大徑14厘米,上下兩端為榫卯結構,八個立面均刻楷書兩列,部分文字已磨損。經辨別,此件石刻立于唐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十月三日,主要內容記載了該寺從南朝齊至唐代,遷址、擴建等歷史沿革,包括修建寺宇的僧人和施主姓名,是目前永康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石刻文物。
值得關注的是,石刻文字首句關于永康置縣的記載:“赤烏元年(公元238年)三月二十八日分烏傷縣上浦村立永康縣”,與目前所知的“赤烏八年(公元245年)分烏傷縣上浦鄉立永康縣”有別,并且將立縣日期精確到了公元238年的三月二十八日,這一發現為永康縣志的考證和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或將永康市立縣歷史提前7年。另外,石刻文字對該寺歷史沿革的詳細記載,不僅反映了這一時期永康地區佛教的建寺規制和僧侶制度,也從側面豐富了永康歷史,是研究永康縣志和佛教歷史的重要史料。
據悉,這件文物是徐桂康在花街鎮一處渣土傾倒場花60元買來的。后經永康市收藏協會初步查看,發現此文物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并建議徐桂康將文物上交。接到通知后永康市文物辦立即行動,在徐桂康和收藏協會的配合下,第一時間將文物送至永康市博物館,并及時向主管部門匯報相關情況。據了解,徐桂康買來此文物的渣土場,是解放街永康府樓盤建筑工地的渣土傾倒場,此件石幢很大可能出自該建筑工地。
永康發現唐代石刻立即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重視,市委書記金政等領導親自前往市博物館查看文物。金政指出:此件石刻是記載永康歷史的重要實物,市民徐桂康和市收藏協會發現文物主動上報的行為值得肯定,要讓重要的石刻文物得到及時保護。
日前永康市文物辦已組織力量到現場進行搶救性發掘,暫無其他發現。永康府樓盤業主單位與施工方均已簽訂文物保護責任書,并安排專人每天巡查施工工地,確保文物得到及時保護,同時對石刻文物展開進一步研究。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物 石刻 永康 永康市文物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