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發布 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
據國家文物局網站消息,國家文物局日前發布《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兑巹潯窂那袑嵓哟笪奈锉Wo力度,全面提升博物館發展質量、多措并舉讓文物活起來、加強文物科技創新等方面詳細闡述了文物事業發展的主要舉措。
《規劃》提出,要加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開展西沙群島、南沙群島等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和水下考古發掘保護項目,建成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南海基地;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會文物管理服務水平,將研究制定《文物市場管理辦法》,規范文物經營活動,引導民間收藏行為。
《規劃》提出,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主要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文物資源和保存狀況基本摸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良好,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存狀況明顯改善,尚未核定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措施得到落實;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進一步加強,珍貴文物較多的博物館藏品保存環境全部達標;文物保護的科技含量和裝備水平進一步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手段和形式實現突破。
《規劃》指出,要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包括可移動與不可移動文物的保護,實現由注重搶救性保護向搶救性與預防性保護并重轉變,由注重文物本體保護向文物本體與周邊環境、文化生態的整體保護轉變,確保文物安全。
要加強水下文化遺產保護。開展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及沿海重點海域水下文化遺產調查和水下考古發掘保護項目,劃定一批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區。推進南海I號、丹東I號等考古發掘和保護展示項目,實施海上絲綢之路文物保護工程。提升水下文化遺產保護裝備水平,建成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南?;?。
《規劃》指出,要全面提升博物館發展質量,優化博物館結構,豐富博物館藏品,促進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提升博物館公共服務功能和社會教育水平,建設現代博物館體系。
《規劃》強調,要多措并舉讓文物活起來,堅持保護為主、保用結合,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大力拓展文物合理適度利用的有效途徑,讓歷史說話,讓文物活起來,講好中國故事,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讓寶貴遺產世代傳承、煥發新的光彩,用文明力量助推發展進步。
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提升社會文物管理服務水平。開展民間文物收藏情況調研,組織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相關課題研究,建立健全鼓勵民間合法收藏文物的政策措施,印發《文物拍賣管理辦法》,研究制定《文物市場管理辦法》,規范文物經營活動,引導民間收藏行為。
完善文物經營資質審批和文物拍賣標的審核備案制度,加強文物市場和網上文物交易監管,完善聯合監管機制。建立文物經營主體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違法失信“黑名單”管理制度。編制文物鑒定規程和民間收藏文物鑒定指導意見,支持培育各類合格主體開展民間文物鑒定業務,規范文物鑒定活動。制定涉案文物鑒定管理辦法、技術標準和操作規范,涉案文物鑒定機構達到35個,每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擁有1個涉案文物鑒定機構。推廣科技手段在文物鑒定中的應用。
加強文物進出境管理,加大打擊文物走私力度。優化文物進出境審核機構布局,文物進出境責任鑒定員達到260人。開展流失海外中國文物調查研究,推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取得新成果。
《規劃》的其它主要內容還包括:加強文物科技創新、加強文物法治建設、完善規劃保障措施、形成規劃實施合力等。
為做好《規劃》的實施保障,“十三五”時期,國家文物局將在以下五個方面謀求突破:一是建立國家文物登錄制度。健全文物認定、登錄標準,規范文物調查、申報、登記、定級、公布程序,研究制定不可移動文物降級撤銷和館藏文物退出機制。
二是健全文物保護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加強文物保護工程檢查指導,推動第三方機構參與文物保護工程質量和效果評估,提高文物保護工程質量。
三是研究制定文物保護補償辦法,研究探索對文物資源密集區的財政支持方式,在土地置換、容積率補償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四是廣泛動員社會參與,出臺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利用的指導意見,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拓寬社會資金進入文物保護利用渠道。
五是增強文物保護中央財政專項資金的導向性,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和重大政策實施予以保障,落實省級和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資金投入。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 民間合法收藏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