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讀·榜樣讀·榜樣
錨定新方位 揚帆再起航 —寫在寧波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
人民政協網寧波9月27日電(記者 鮑蔓華) 1979年6月1日,國務院批準寧波港正式對外開放。而到了2017年12月27日,寧波舟山港正式成為了全球首個“10億噸”大港。時移世易,不到四十年的時間,寧波港、寧波城,都因為改革開放,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依托港口資源和開放優勢,寧波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和城市國際化水平。從發布“海上絲路貿易指數”“中國—中東歐國家貿易便利化檢驗檢疫試驗區”落地,到浙江省政府批復設立寧波“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再到今年6月出臺以“1+X”為架構的對外開放實施意見、成為全國首個“16+1”經貿合作示范區,作為“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寧波步步為營、招招有聲。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開放”為基因的港城寧波切入發展新通道。
被譽為古絲綢之路“活化石”的千年商埠,正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乘風破浪,闊步前行。
“我們一定要保持對外開放的思想定力、戰略定力、工作定力,始終按照干在實處、走在前列、勇立潮頭的要求,堅決扛起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大使命!”今年6月1日召開的寧波全市對外開放大會上,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擲地有聲。“確保到2020年,全面開放新格局基本形成,‘一帶一路’樞紐城市建設、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發展、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取得決定性成果,成為高質量開放發展的排頭兵。”
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寧波目標清晰,動力強勁。
40年改革開放,深刻地改變了寧波的面貌,亦在我國對外開放歷程中書寫了壯麗的寧波篇章。
在服務國家戰略中作出“寧波貢獻”
1978年寧波港口年貨物吞吐量不過214萬噸,如今,寧波舟山港匯聚浩蕩物流,平均每天有270萬噸的貨物從這里進出中國、漂洋過海走向世界。在引航員吳永明的印象里,遠洋貨輪的密集始于中國加入WTO的大潮,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讓進出港口的船越來越多。讓他引以為傲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船長紛紛豎起大拇指,對碼頭的環境條件、運作水準贊不絕口。走在甬城街頭,“港通天下、服務世界”八個字隨處可遇。
時光回溯至2015年,浙江省兩會期間,寧波提出的打造港口經濟圈,正式寫入了省政府工作報告。與黨委、政府同頻共振的市政協迅速找準定位,把主動服務國家戰略作為共同的政治責任,啟動了加快建設港口經濟圈調研工作。從北向南,沿著海岸線千余公里的行程留下了委員和專家的關注與思考。培育多式聯運體系,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基礎與先導;以設立海鐵聯運綜合試驗區為抓手,加快海鐵聯運發展;理順港口管理體制,由省里牽頭向國家爭取兩地各自現有政策對寧波-舟山港的全面覆蓋;針對當前寧波優勢產業集聚發展核心載體的重點開發區,提出加強功能對接,推進區港貿易物流服務一體化、推進產業產能國際化等多條合理化建議,提交市委供科學決策參考。
2015年,寧波市政協十四屆四次會議上,民進寧波市委會提出的《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構建寧波現代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議》經過層層遴選,被列為十四屆四次全會提案。提案建議抓住寧波港口城市的特色和優勢,在暢通國際物流海港空港大通道、做大做強物流企業、發展高端航運服務產業、完善口岸環境與寧波市正在推進的重大戰略不謀而合。2016年11月29日,寧波市政協主席楊戌標率主席會議成員對市政協十四屆四次全會提案辦理落實情況開展“回頭看”督查視察要求把這項事關寧波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重大舉措抓深抓實抓出成效。
2016年以來,省委省政府加快推進寧波-舟山港實質性一體化進程。經充分論證、慎重決策,省海港委和省海港集團正式掛牌成立,真正實現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品牌、統一管理。國家交通運輸部和省政府聯合批復了《寧波—舟山港總體規劃(2014-2030年)》。根據規劃,全港將形成“一港四核”空間格局,引導港口向四個核心區集中發展。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寧波舟山港與“一帶一路”沿線近20個港口締結友好港,航線從2014年的74條升至2018年的近90條,全年航班升至近5000班,年集裝箱吞吐量從838萬標準箱超1000萬標準箱,占全港集裝箱吞吐量的40%左右,已成為東南亞國家輸往北美等地國際貿易貨源的樞紐。
寧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濤介紹,通過海鐵聯運、水水聯運等多式聯運模式,當前寧波舟山港正致力打造“一帶一路”最佳結合點。2017年寧波舟山港的海鐵聯運業務量比上年增長60%;而今年前7個月已超30萬標準箱,同比增幅46.2%。“目前,我們的海鐵聯運業務已覆蓋全國14省36市,并朝著中亞、北亞和東歐地區不斷延伸。”江濤說,“浙江海港將續寫改革開放新篇章。”
寧波把參與“一帶一路”作為最大使命、最大機遇、最大平臺,充分發揮港通天下、商行四海的優勢,積極創建國家級“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確保到2020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總體格局全面形成,“一帶一路”樞紐城市的地位基本確立。
在優化營商環境中貢獻“寧波經驗”
寧波的興起,得益于改革開放;寧波的高質量發展,同樣需要改革的持續發力。
通過視頻進行電子化網上申報,遠距離事前咨詢溝通并審核材料。只需攜帶資料原件到窗口,當天即可辦完手續——日前,寧海創新推出的視頻工作站遠程審批模式,讓俄羅斯商人謝苗連連點贊。
“得知我們企業的商事登記只花了一天時間,很多俄羅斯企業覺得寧波辦事效率高,投資環境好,都想過來看看。”這家俄資企業的中方負責人表示,“最多跑一次”已走出國門,贏得了國際上的好口碑。
壓縮審批辦理期限,創新政府服務方式,打造最佳營商環境——在寧波,“最多跑一次”改革正通過不斷做“減法”,優化完善審批流程,推進重點領域改革,充分釋放改革紅利,全面激發市場活力。
隨著一個個刷新同類項目全國審批“最快紀錄”的項目落地,寧波經濟也迎來“開門紅”。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寧波市工業投資增長18.3%,其中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5.7%;民間投資增長26.2%,其中項目投資增長23.4%。
作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前沿陣地,寧波市政協將破解“最多跑一次”改革中存在的窗口深度“化學融合”不夠,中介“行政化”傾向突出等阻礙群眾辦事的痛點、難點、堵點等問題作為政協精準履職的方向。
2018年初,市政協全會召開之際,一場聚焦“最多跑一次”的協商交流會氣氛熱烈而融洽。“目前如個人婚姻狀況只能在本省查詢,個人房產信息全市范圍內也無法共享。如何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打破信息孤島問題?”“區劃調整后,帶來了審批后續銜接問題。比如審批職能缺失或錯位造成無法及時承接,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等等。請問如何解決這一問題?”黎麗、何麗波、馮國銘、沈穎程等18位委員和港澳臺僑事務顧問競相發問或提建議。近3個小時的交流,委員問得犀利,部門答得實在。發改委主任彭朱剛在回答企業投資項目審批100天目標時承諾,"如果完不成這個目標,拿我是問!″。通過聲波,委員真切感受了“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成果也對寧波“最多跑一次”改革不斷引向深入充滿期待。
以群眾和企業的需求為導向謀劃改革,以“領跑全省”的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推進改革,以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為標準評判改革,市政協助力奔跑的速度沒有停歇。市政協在考慮2018年度工作安排時,繼續把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實情況列入年度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內容,并根據省政協相關工作要求,由社法和民宗委牽頭單位。結合去年開展相關監督活動的情況,制訂了《寧波市政協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實情況專項集體民主監督實施方案》(甬政協辦發【2018】13號文),并經主席會議審議通過于6月4日印發實施。
寧波市政協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民主監督向縱深推進。7月25日,市政協主席楊戌標帶領部分市政協委員,視察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委員們近距離接觸辦事群眾,面對面了解相關部門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情況。按照市政協“最多跑一次”民主監督實施方案,委員們參與民主監督的主題也由全年的“大水漫灌”全面開花”轉化成今年“靶向精準”,問題和效果導向更加突出。下一步,市政協將強化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交流,積極報送相關信息,形成民主監督報告。同時,針對前期監督中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適時組織“回頭看”,積極助推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尤其是企業投資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扎實推進。
今年以來,中共寧波市委作出全力推進項目爭速、產業爭先、科技爭投、城鄉爭優、服務爭效、黨建爭強的“六爭攻堅”重大部署,寧波市政協牢牢緊扣、貫徹市委“六爭攻堅”決策,主動參與、全程參與、傾情參與,圍繞具體政策的制定出臺、落實推進、跟蹤反饋,開展協商監督、服務助推全市的高質量發展。重點選擇“16+1”經貿合作示范區建設、智能經濟發展,組織委員開展專題協商監督,著眼知識產權保護、職業教育發展等要素保障議題,運用集體視察、提案、協商懇談等形式,積極開展議政監督、獻計出力。為了當好“最多跑一次”的推手幫手,當好助力“六爭攻堅”的行家里手,寧波市政協一直在奔跑。
在提高發展質量中打造“寧波樣本”
寧波市第十三屆黨代會確立了“建設國際港口名城,打造東方文明之都”的戰略決策,這是寧波市委向全體寧波市民你做出的莊嚴承諾。對此,市政協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為名城名都建設竭力貢獻著智慧力量。如果說,建設國際港口名城,側重于物質富裕,提升城市的硬實力,那么打造東方文明之都,則側重于精神富有,提升城市的軟實力。
國際港口、東方文明,這兩個“關鍵詞”深深刻進了寧波的城市氣質里。然而, “名城名都”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建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為此,市政協持續關注城市品質提升工作,連續兩年分別將《關于大力開展城市主干道綜合整治的建議》《關于提升我市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的若干建議》作為全會提案。市政協主席楊戌標始終強調,寧波要找準國際化對標城市,建設要彰顯寧波特色,以大港大海的開放大氣展現名城名都的風采。市政協一定要發揮自身優勢,匯聚民智、凝聚人心,努力為寧波城市品質提升作貢獻……
2017年4月,寧波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城市雙修”和城市設計雙試點城市,試點期限兩年,要為全國的城市雙修做出樣子,提供經驗。市政協聞風而起,邁開步子走一線,請來委員建諍言。通過調研、提案、座談及委員月談會等形式,與相關部門開展密切交流,提出了要重“修”慎“拆”,要統籌推進,要堅持規劃引領,要堅持“以人為本”等真知灼見,通過“精準議政”“專業議政”“民主議政”,有力的助推了寧波“城市雙修”工作。
今年,市政協將《關于提升我市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的若干建議》作為全會提案拋了出來,其意就在于協助市有關部門以“繡花”工夫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在市政協委員穿街走巷的調研中,一個個小問題被找了出來,一件件大民生得到了妥善的安排。為了辦好提案,市城管局開展了由市區兩級局領導帶隊的行走甬城馬路辦公活動,以智慧城管為平臺搭建數據資源交換中心,今年已主動采集發現各類問題63.93萬余件,問題解決率達到98.41%,制訂下發《寧波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系統全面貫徹“六爭攻堅”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三年行動方案》,制訂城市管理精細化標準13項,建立了“全民網絡員”機制,廣大市民通過“甬城管+”APP終端上報案件7000多件,推動沿街商戶聯盟、民間路長等方式參與城市管理。這些措施使寧波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城管部門還表示,將努力建立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長效機制,推動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轉變。
提案的效果是喜人的,5月14日,建設部在寧波召開城市管理執法工作推進會,提出以寧波為樣本在全國擴大試點范圍。
2016年6月,寧波獲批全國首個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保險業作為現代經濟重要產業,其發展水平是一個社會文明水平、經濟發達程度、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標志。中央在寧波設立首個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舉措重要、意義深遠。
寧波中選也并非完全偶然,寧波是我國近現代金融業的重要發源地,金融文化底蘊深厚。早在1864年,寧波就已成為浙江省最早開辦保險業務的口岸,當時寧波有24家洋行為英商海上保險公司、聯合保險公司、利物浦承保人協會等代理水火和人壽保險業務,發展到1934年,在甬的保險業經理處已發展到42家,這在當時國內是少有的。
這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工作,保險業改革做好了,不僅能夠為寧波“名城名都”建設注入更強動力,而且為全國保險業發展提供可借鑒的“寧波樣板”。
寧波獲批國家保險創新試驗區兩年多來,建設取得四大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服務了實體,全國首創的建設工程綜合險累計幫助近700家建筑企業釋放擔保資金37.83億元。大力引進保險資金,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城市建設提供源頭活水,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建設,為企業“走出去”撐腰助力,如中信保寧波分公司為全市42個對外投資項目提供風險保險,涉及境外投資資金2.8億美元;改善了民生。全國首創的醫療責任保險覆蓋全市所有公立醫院和650家村級衛生室,與人民調解工作緊密結合,有效減少“醫鬧”現象發生。著力推動精準扶貧和民生保障,擴大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承保范圍,推動“美麗鄉村”建設,政策性農業保險全面覆蓋農林牧漁產業。集聚了產業,建設保險創新產業園,各區縣(市)“一核多極點”的產業園空間布局逐漸清晰。
保險創新發展氣象新。推動保監會給予寧波“一攬子”14條含金量很高、力度非常大的支持政策,配套出臺全國首個保險創新保護制度,創新統計指標體系,政策紅利迅速轉換為發展紅利。
為更好地助推這項改革落地、生根、見效,市政協召開委員月談會,組織委員和特邀專家圍繞“推動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建設”主題,進行了協商交流。市政協委員們針對個別區縣(市)和部門保險業改革創新發展理念固化、數據“孤島”現象明顯、保險市場總體規模不大、保險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加強、全民參與共建共享氛圍不濃等亟待解決的問題,提出以政策導向鼓勵保險創新、以特色產品服務經濟發展、以“搶”的姿態爭取保險資源、以信息共享突破數據“孤島”、 人人參與倡導共建共享等多條積極建議。
站在新方位的更高起點,寧波以提升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為根本出發點和著力點,以建設人本之城、幸福之城為美好愿景,以一流的城市景觀環境為發展依托,以一流的民生保障設施為基礎支撐,以一流的城市功能品質為主攻方向,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寧波樣本”,滿懷豪情走向未來。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寧波 建設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