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魏永剛:靠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作者:魏永剛
回顧上半年經濟運行,有些數據耐人尋味。比如,二季度,對5萬家服務業小微企業經營狀況的問卷調查顯示,74.8%的企業反映營業收入增加或持平,比一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10個服務業行業門類中有7個行業營業收入增加或持平,比重較一季度上升。又如,6月末,我國城鎮就業人員總量超過4.3億人,比上年末增加500萬人以上。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重同比提高了1.4個百分點。
在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多、國內結構調整正處于攻關期的形勢下,我國經濟運行能夠實現增長平穩、就業擴大、通脹溫和的良好格局,而且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明顯,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明顯提升,都與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密切相關。
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依然需要加快改革,讓改革不斷激發市場活力。前不久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提出,要突出重點,把該放的權利放給市場主體,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創業創新活力。具體提出了六項改革舉措,分別是再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營業執照作廢聲明、外商投資道路運輸業立項審批、臺港澳人員在內地就業許可等17項行政許可等事項;年底前實現海關與檢驗檢疫業務全面融合,統一申報單證、統一現場執法等;優化辦稅服務,大幅壓縮企業辦理納稅時間;加快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政府定標準、強監管,企業作承諾、守信用,最終實現企業投資一般“零審批”;抓緊出臺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落實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的承諾,廢止妨礙市場公平競爭的規定,嚴厲查處侵權假冒、違規收費等行為;在全國逐步推開營商環境評價,強化地方政府責任,加大正向激勵。
這都是一些“刀刃向內”的改革。改革的對象是政府職能部門,改革的目標是轉變政府職能,改革的著眼點在于營造更加公平的市場環境,改革的出發點是為了更好方便群眾,方便市場主體。進一步推進改革,就要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到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的痛點和難點上。
激發市場活力,要利用好我們已有的技術平臺和公共基礎設施。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建設全流程、一體化全國政務服務在線平臺,實現“一網通辦”,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政務服務平臺要從政府供給向群眾需求導向轉變,注重回應和解決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要加快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一網共享”;要通過政府購買服務,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政務服務平臺建設。從某種程度上說,推動治理現代化、激發市場活力,離不開互聯網思維。
激發市場活力,要注重基層創造。這幾年,各地在政府職能轉變方面開展了許多有益探索。這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門提出,將部分地方實施的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涉稅業務“通辦”、套餐式集成服務、“互聯網+醫保”、民生服務“指尖”辦理、跨區域協同監管等28項市場歡迎、群眾認可的做法向更大范圍推廣。善于總結和推廣基層經驗是改革的一個重要方法論,把基層群眾的創造擴大到更大范圍,是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體現,也是我們推進改革事業的一個重要經驗。
激發市場活力,要著力調動基層積極性。基層是改革的實踐場,也是市場的“神經末梢”。基層的創造是最有實效的創造。讓改革激活市場活力,要激勵基層干部在摸清實情、結合實際執行政策中體現擔當。現在的很多政策舉措到了基層就“打折”,效果傳不到“末梢”,與某些基層干部的擔當不夠有直接關系。因此,激活基層創造,激勵基層干部作為,也應該是激活市場活力的重要著力點。(魏永剛)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改革 市場 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