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彭建強: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作者:彭建強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和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突破資源環境約束,依靠科技創新拓展農業發展空間,依靠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效益,依靠科技創新搶占國際農業競爭制高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以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發展質量,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多年來,我國農業在實現產量快速增長、供給日益豐富的同時,也面臨著產品質量不高、結構不優等問題。特別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已經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放心”轉變。一方面是對農產品安全質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對農藥等在農產品中的殘留情況更為關注,對無公害標準要求越來越高,綠色食品已然成為人們的普遍追求;另一方面是對農產品的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對農產品的營養成分、健康功效、加工用途等更加講究。滿足人們對農產品的更高要求,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來更好地推動育種技術突破,培育優良動植物品種,改進農產品品質,同時還要通過標準化生產中的技術創新,大力推進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進步,破解高產和優質之間存在的矛盾。
農業發展質量還體現在農業對環境的影響上。農業不僅有農產品供給等經濟功能,還有生態產品和服務供給等生態功能。而長期以來,由于一些地區在農藥、化肥、農膜等化學投入品上存在過度和不合理使用的情況,對農業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污染;一些地區對地下水的過度開采,造成了較為嚴重的水資源環境危機。這些問題的存在,不僅制約著農業自身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而且還對農村生態環境質量產生了不容小覷的負面影響。
綠色發展是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涵。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運用現代科技和管理手段,將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生態經濟的優勢,提供更多更好的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促進生態和經濟良性循環。實踐中,要以生態農業技術創新為依托,盡快建立農業綠色發展技術體系,探索推廣綠色低碳生態環保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更好地實現農業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以科技創新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在現代市場經濟中,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主要取決于全要素生產率,農業科技水平的高低也主要體現為全要素生產率的高低。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要以科技創新推動農業效率變革,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以育種技術和生產技術創新提高農業土地生產率。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我國人均耕地少、耕地質量總體不高、耕地后備資源不足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主要得益于科技進步和單產的提高。所以,要以科技創新提高農業土地生產率,并以此作為農業長期發展的根本保障,這也是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出路。農業增產,品種是關鍵。提高農業土地生產率,要下決心把我國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以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創新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隨著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大量人口從農業轉移到非農產業、從農村轉移到城鎮,而且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提高,體力勞動必將越來越多地被機器替代,這種人口和就業結構的變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面對新形勢、新需求,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創新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長期以來,受土地規模較小和制造業水平不高的制約,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相對滯后。今后,要加強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創新,在提高我國農機制造水平上下更多功夫,發展更為精準、更為適用、更為有效的機械化技術和農業機械。
以現代綜合技術創新提高農業投入品利用效率,實現農業節本增效。過去幾十年,我國農業投入品的使用量大幅增加,在提高農業生產能力、增加農產品產量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帶來環境污染、資源利用率低、增產不增收等問題,農業的成本與效益矛盾突出。2015年,我國針對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到2020年實現“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一控”,即嚴格控制農業用水總量,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兩減”,即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提高肥料、農藥利用率,全國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三基本”,即畜禽糞便、農作物秸稈、農膜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發展現代農業,既要合理管控投入品使用,又要保障高產優質,關鍵在于提高資源利用率和投入產出效率的綜合技術創新。對此,要大力發展測土配方施肥、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科學防治病蟲害等技術,并通過綜合技術集成來提高投入產出效率和農業成本收益率,從而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獲得競爭優勢。
以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產業新業態,為現代農業發展增添新動能
要以科技創新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催生農業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價值鏈。充分發揮“科技+”的動力優勢,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培育發展“農業+”新興產業和新型業態,拓展農業發展新空間。
一是以加工技術創新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提檔升級。重點圍繞現代食品產業發展加強技術研發,提高加工質量,豐富加工品種。加大食品加工業技術改造提升力度,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加工設備。鼓勵食品企業設立研發機構,以市場為導向,圍繞“原字號”開發市場適銷對路的新產品。加強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研究,深入挖掘開發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二是以多領域技術融合促進農業旅游業創新發展。農業旅游業是以農業生產、農村風貌、農民勞動和生活場景等農耕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旅游活動,涉及多要素、多領域、多產業的融合和新產業新業態再造,需要多維技術的集成與創新。近年來,農業旅游業呈現出井噴式發展,但仍需提質增效、提檔升級。要以技術創新促進要素融合和產業融合,開發農業旅游新產品新服務。三是以信息化技術應用促進農業電商普及發展。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工流通企業與電商企業全面對接融合,推動線上線下互動發展。開發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信息化技術和電商模式,建立適合省內現代農業和新農村發展需要的電子商務服務體系,創新農業電商經營模式。加強農村信息化建設,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夯實農業電商發展的技術基礎。
構建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科技創新體系,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長效機制
適應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調整農業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構建和完善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驅動農業創新發展。
一是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實現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搶占現代農業科技制高點。發揮國家支持農業科技創新的政策優勢,加大高新技術研發力度,重點圍繞重大應用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組織研發攻關,特別是要在現代農業生物技術、農業信息技術、農業機械制造技術等方面實現突破,在優良品種培育、先進種養技術集成配套、精準農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資源高效利用和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發揮企業創新活力,在商業化技術研發應用方面努力實現創新突破。二是要完善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激發創新潛能和創新積極性。建立健全激勵創新的知識產權保護和成果轉化應用機制,從體制機制上破解產學研脫節、成果轉化率低等問題。貫徹實施以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加快落實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制度規定。深化科技成果權益管理改革,強化科技成果產權對科研人員的長期激勵。三是要加強農業科技推廣,開展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培育更多新型職業農民,推進農業高新技術和先進實用技術普及應用。(彭建強)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農業 發展 創新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