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起步良好
——透視中國經濟“半年報”
穩中有進 經濟向好凸顯“亮色”
東莞市碩科塑膠五金制品有限公司,與當地企業深度融合,開發了自動化生產線,承擔國際重大比賽用球的代工生產。自動化生產線上,只需20個工人就可實現日產1500個足球。
通過自動噴涂和涂層等“獨門秘技”,碩科生產的足球能在連續經受3500次時速60公里的沖擊后,圖案仍清晰可辨。企業負責人王沖說:“今天的中國制造,不能山寨、粗糙,要優質、卓越。”
綠茵場上滾動的足球是中國制造業提質增效的見證,制造業企業的探索也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
綜觀上半年數據,中國經濟“好”和“進”的脈絡越發清晰:
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產業結構方面,上半年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升至60.5%,“壓艙石”的作用繼續鞏固。需求結構方面,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8.5%,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越來越強。
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從市場主體來看,“放管服”改革推進,市場主體突破1億戶,創業創新活力持續釋放。從新供給來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產量快速增長,技術進步、轉型升級趨勢明顯。從新需求看,旅游、健康、養老、教育、文化消費增長較快,智能家電等升級類商品消費增長迅猛。
質量效益穩步提升。上半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1至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超過10萬億元,居民、企業、政府收入穩步提升。此外,單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2%,發展質量繼續提高。
市場預期總體向好。受益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上半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6.7%,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供求關系改善、企業效益提升,也帶動制造業投資繼續回暖。6月份,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為51.5%,連續保持在50%的榮枯線之上,反映制造業發展保持擴張態勢。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評價說,中國經濟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正逐漸由過去的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經濟增長的“含金量”不斷提高。
穩不忘憂 打造更好發展“成色”
今年下半年,中國經濟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復雜多變。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分析說,從國際看,盡管世界經濟總體復蘇,但結構性問題尚未有效解決,宏觀政策分化、國際競爭性減稅、貿易保護主義等引發的不穩定不確定性增加。從國內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然突出,還存在一些困難和挑戰。
外部環境越是紛繁復雜,越要保持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
夯實經濟向好勢頭,要穩政策、穩預期、穩信心。專家認為,研判經濟形勢,既要看數據走勢的“形”,更要看經濟發展的“勢”。
“中國經濟已經初步形成一個新的增長平臺。要堅定信心,看到經濟平穩增長的基本面及其可持續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說。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說,中國經濟已經成為比較典型的大國經濟,產業體系完備,內需潛力巨大,13億多人口的消費市場繼續保持快速成長。“來自外部的任何壓力,最終都會轉化為發展的動力。”
夯實經濟向好勢頭,要向改革要活力、向開放要動力。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回首40年發展路程,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擴大開放是中國經濟風雨砥礪、發展壯大的關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仍是主線。王軍認為,下一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破除無效供給、處置“僵尸企業”方面取得進展,提高土地、資金、原材料、勞動力等社會資源的整體利用效率,促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放管服”改革舉措更實。企業開辦時間5年內壓縮到5個工作日以內,5年內工程建設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全流程審批時間壓減一半,5年內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再壓縮一半,進一步推進減稅降費……一系列新要求、新舉措,將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內生動力、釋放內需潛力。
全面擴大開放繼續發力。中國社科院財經院研究員汪紅駒認為,要在政府服務、減稅降費、產權保護、市場準入、要素價格、產業政策等方面深化改革,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力。同時要盡早盡快落實已經確定的重大開放政策,加快推進負面清單政策落地。
中國持續推進改革開放,也得到世界積極回應。中國美國商會《2018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74%的會員企業計劃于2018年擴大在華投資,這一比例為近年來最高。
展望未來,寧吉喆說:“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實現經濟平穩健康增長。”
堅持創新引領、深化改革的中國經濟,將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全面擴大開放、持續穩中向好的中國經濟,將為世界經濟注入更多動力。(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經濟 發展 中國 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