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策論 策論

扶貧資源使用, 拒絕花架子

2018年05月17日 08:38 | 作者:黃嫻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扶貧資源不能“壘大戶”

“既考慮共性問題,又兼顧個性需要”

記者在多地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對待扶貧資源有著不同的做法,有的不顧貧困地區的個性需求,搞平均分,精準度不夠;有的為了早見效,圖一時摘帽,把資源集中用到少數地方、少數人身上。這些都是扶貧工作不務實、不扎實、不真實的體現。扶貧資源該如何科學精準地分配使用?

走進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剛從刺梨園區下班的村民瞿玉克聽說記者來采訪鄉親們的脫貧情況,急忙招呼到家里坐。

“上頭有好政策,但我們還要看裝進自家兜兜里的。”瞿玉克拿出一個資料袋,里面有股權證、分紅本、務工工資單,“6畝地入股合作社種刺梨,每年保底分紅2400元;‘特惠貸’貸了5萬塊,一年分紅3000元;財政扶貧資金分紅600元;我和老伴兒在園區打工,一個月工資加起來2500元。一年下來,能攢下不少錢。”

既有入股分紅,又有工資收入,還有相關補貼,為啥現在的收入種類有這么多樣?

瞿玉克所在的賈西村,4年前還是深度貧困村。2015年,盤州所在的六盤水市推開“三變”改革——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扶貧資源被激活。

“整合各類資源,以股份合作為核心,以股權聯結為紐帶,引導貧困戶參與發展,把分散的人、地、錢資源集中起來,既考慮共性問題,又兼顧個性需要,確保扶貧的精準性。”盤關鎮“三變”辦主任何正國說。

盤關鎮以賈西村為核心區,聯合海壩村、茅坪村等7個貧困村,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總社。公司參股介入,組成天富刺梨產業園區。7個村級合作社作為分社加入總社,形成“公司+總社+分社+農戶”的合作經營模式。

有限的扶貧資源既沒有簡單平均化地“排排坐,分果果”,更沒有“壘大戶”、用在少數人身上。聯產聯股聯心,在賈西村,584戶1691人入股村級合作社,入股率達81.1%,其中120戶貧困戶258人全部入股。

賈西村村支書龍濤介紹,“三變”改革整合涉農資金,目前已將320萬元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折股量化給120戶貧困戶,實現資金分紅7.2萬元,戶均增收600元。同時將符合政策條件的29戶貧困戶的“特惠貸”資金145萬元,整體打包入股合作社,每年每戶獲得6%的入股分紅。目前已實現分紅8.7萬元,戶均增收3000元。

移民搬遷不能“急就章”

“搬家前來考察過,住著心里有底”

今年4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中國的易地扶貧搬遷政策》白皮書顯示,2016年和2017年已順利完成589萬人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任務,今年將再實施約280萬人的搬遷建設任務。很多群眾故土難離觀念很重,易地扶貧搬遷如何有序推進,如何讓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臨近傍晚,貴州安龍縣九龍小區里,居民吳正院經營的小吃攤忙碌了起來。“這里不錯,附近啥都有,方便。”一年多前,吳正院一家六口人搬進了小區。老家離縣城有60公里,一棟破瓦房,喝的是水池里儲存的水。

搬遷并不是易事:既有老人進城是否適應的困擾,又有進城以何為生的焦慮。但吳正院心里是有底的,因為搬之前,她認真考察過。

那天下著毛毛雨,一輛大巴車拉著吳正院和村里的其他幾十人,一起向新家出發。這不是正式的搬遷,而是先來看看未來可能生活的地方。車在一排嶄新的住宅樓前停下了,老鄉忙問:“在這里停下干啥?”

“家”到了,不是想象中孤立的幾棟房子,各類商鋪已經開張,一片繁華。附近有教育園區,學校已經入駐。產業園區里工廠已經開始生產,廠子門口貼滿了招聘公告。

“新家到底好不好,靠老鄉們親眼看、口口相傳,比干部說得天花亂墜效果好。”安龍縣移民局局長劉興安說,“縣里先根據環境容量、生產力布局規劃小區,再確定易地扶貧搬遷人數規模及分布;先摸清家庭結構和群眾住房需求,再精準建設各安置新區房屋數量和戶型;先確保有穩定崗位、穩定收入后,再組織搬遷。”

“不能‘急就章’,也不能湊任務,而要超前規劃,逐步推進。”劉興安說,確定搬遷人數后,沒有一下鋪開,而是先少一點、穩一點。以城北安置區為例,一期項目中,2016年搬遷了26戶92人,2017年搬遷194戶,1000人入住,正在修建的二期工程可容納1萬人入住。

對搬遷后的生活是否滿意,從吳正院說起收入時靦腆的笑聲中可窺見一二:“小攤一天有200元左右收入,能顧上家,也不累。”

華燈初上,吳正院忙碌著,人們陸續回到移民新小區。屋里明亮的燈光,鍋里冒著的熱氣,傳來陣陣暖意。

編輯:李敏杰

01 02

關鍵詞:扶貧 資源 搬遷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国少妇与黑人高潮了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自拍 |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精品 | 五月天国产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