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名家健壇名家健壇
春困難消?幾招教你醒過神
眼下嶺南大地正是鳥語花香的晚春時節(jié),歷年多見的潮濕梅雨、回南天似乎還沒有太多光顧,倒是倦懶思眠、困頓難消、精神不振的狀態(tài)困擾著不少人。有的市民說,早上真的很難起來,怎么也睡不夠。春困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醒過神來?暨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中醫(yī)科主任醫(yī)師孫升云教授為大家詳解,同時奉上春季飲食起居養(yǎng)生要點哦!
嶺南氣候潮濕加重困倦
孫升云介紹,所謂春困其實是人的機體在季節(jié)變化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自然現(xiàn)象。中醫(yī)認為,人體和自然界是天人相應的,應和著季節(jié)的變化,人體也存在著春生、夏養(yǎng)、秋收、冬藏的節(jié)奏。
簡單地說,氣溫上升,活動增加,人體內部能量消耗變大,是導致困倦的內部原因,情況不是很嚴重的話,充分休息是一種緩解的辦法。
為什么到了春天,明明睡得足夠,起床時還是有嚴重的困意,甚至影響到工作生活呢?孫升云介紹,廣東的春天,陽氣升發(fā)之時,沿海地區(qū)氣候潮濕,尤其三四月清明時節(jié),回南天頻繁來襲,這種特定氣候環(huán)境下人體更容易被濕氣所困,也就更容易產生困倦。
可以說,一部分人的春困是自身肌體對氣候變化的正常反應;一部分則是在外部環(huán)境潮濕的情況下,身體受到濕邪侵襲。
孫升云說,這時可以觀察自己的舌苔,如果很白、厚、膩、臟,說明人體已經被濕氣所困,春困加重。舌體胖大,邊緣有齒印,說明是人體脾虛,脾的運化功能受損,不能正常運化水濕,更容易受濕氣所困。
對付濕氣 從運動飲食入手
對付“濕氣”,廣東人歷來辦法不少。孫升云介紹,首先可以加強運動,通過有氧運動來出汗排濕。每天固定有個10~15分鐘的運動時間,出汗即可,不要過于劇烈。
其次,廣東人擅長煲湯,冬瓜薏米、雞骨草煲水鴨等都是經典的祛濕湯水。還可以酌量加入白扁豆、茯苓、淮山、赤小豆等藥材,都有祛濕之用。
說到祛濕,中醫(yī)養(yǎng)生往往要提健脾。所謂肺氣宣發(fā),腎臟排水,脾臟居于中焦運化。健脾可以使用方劑“四君子湯”:黨參、茯苓、白術、甘草。也可以選擇淮山藥,尤其是新鮮淮山,效果更好。平時煮大米粥,可以加入新鮮淮山、芡實、薏米,也可以祛濕健脾。
嚴重的困倦可能會給駕車一族帶來危險。這時,可以用艾葉、白芷、藿香等芳香氣味的中藥材制作成小香包,放置在車里,可以提神醒腦。駕車前,涂抹白花油、驅風油也能起到作用;另外,不妨試試幾個簡單的按壓穴位手法:1.按壓太陽穴,拇指按壓正三圈、倒三圈;2.按壓風池穴:在自己能耐受的情況下輕壓;3.按壓內關穴:(暈車時也可止眩暈、嘔吐)。
春季養(yǎng)生記住這五點
春困是身體對四時季節(jié)更替的一種反應,平時應注意從生活飲食起居各方面調養(yǎng)身心,可以減輕這種不良反應的程度。孫升云介紹,春季養(yǎng)生,要順應陽氣升發(fā)、萬物始生的特點,尤其要注意保護陽氣,著眼一個“生”字。
精神養(yǎng)生:春季養(yǎng)生要戒暴怒,戒憂郁,保持心胸開闊,樂觀豁達,心情愉快。在春光明媚風和日麗的時候,應該多踏青問柳,登高賞花,來陶冶性情,使我們的精神神志與大自然的勃勃生機相適應。
起居調養(yǎng):睡懶覺不利于陽氣升發(fā),春季應早睡早起,進行鍛煉。
飲食調養(yǎng):春季養(yǎng)陽,宜進食辛甘發(fā)散之物,不宜進食過酸,酸味入肝收斂,不利于陽氣升發(fā)和肝氣疏泄,而且容易影響脾胃消化功能。所以說,當春之時,食味宜減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一般來說,適宜進食的食物有:小麥、大棗、豆制品、香蔥、香菜等。
運動調養(yǎng):冬藏春發(fā),春季要加強鍛煉,到空氣清新之處,如公園、廣場、樹林、河邊、山坡等地打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盡量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進行鍛煉。年老行動不便的,也可在園林亭臺樓閣等虛敞半開放的空間憑欄遠眺。
防病保健:春回大地,溫熱毒邪開始活動,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繁殖,現(xiàn)代醫(yī)學所說的流感、肺炎、麻疹、猩紅熱等多在春季流行。所以春季要特別注意衛(wèi)生、除蟲,消滅傳染源,同時多開窗使室內空氣流通。同時可以對居室空間進行食醋熏蒸:以每平方米5毫升的量,加一倍的水,關閉窗戶,加熱熏蒸,每周兩次。對預防流感有一定效果。要注意,熏蒸時人最好離開房間。(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張燦城)
編輯:趙彥
關鍵詞:春困 春季飲食 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