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焦小平:打造清潔發展“加速器” 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要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發展綠色金融,壯大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也是代表委員以及社會廣泛關注和熱議的話題。為此,記者專訪了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黨委書記、主任焦小平。
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管理中心、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黨委書記、主任 焦小平
人民政協網:氣候變化問題已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為應對氣候變化嚴峻挑戰,全社會、全球應攜手努力,堅定地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努力實現低碳發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并利用國際合作成果創新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模式。2006年8月,國務院批準建立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及其管理中心,2007年11月,清潔基金正式啟動運行。請焦主任幫我們介紹下清潔基金是如何運行的,運行10年來,取得了哪些成效?
焦小平:氣候變化問題既是環境問題,更是發展問題,關系民生福祉。回顧近30年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低碳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這是中國的自主選擇、自主貢獻。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應對氣候變化是我們自己要做,不是誰要我們做”。一個具體的例子是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的誕生和成長。
清潔基金是我國積極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創新性成果,也是發展中國家首次建立的國家層面專門應對氣候變化的資金機制,把聯合國《京都議定書》下的清潔發展機制合作的成果,以可持續的方式,從項目層面升級和放大到國家層面。
清潔基金是由國家批準設立并按照社會性基金模式管理的政策性基金,宗旨是支持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基金使用采取贈款、有償使用等方式,其中,有償使用采取優惠貸款、股權投資、融資擔保等業務工具。
清潔基金的工作得到國內國際的高度認可。2011年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和世界經濟論壇聯合授予清潔基金“燈塔獎”,認為清潔基金在氣候融資領域的工作模式和探索實踐可復制、可推廣。鑒于清潔基金在促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方面開展了大量有成效的基礎性探索工作,2014年11月,清潔基金管理中心加掛了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的牌子。
清潔基金自成立以來,積極發揮連接政府和市場、財政和金融、國內和國際的橋梁作用,大力促進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產業化、市場化、社會化、國際化發展,并在新的時代發展要求下,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做出了一系列具體貢獻。
一是配合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主管部門開展贈款業務。通過贈款支持國家、地方和行業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制定和試點示范、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政策研究和能力建設、應對氣候變化公眾宣傳和國際合作等活動。截至2017年底,清潔基金累計安排11.25億元贈款資金,支持了522個贈款項目。
二是積極利用有償使用方式支持有利于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效益的產業活動。自2011年至今,清潔基金通過優惠貸款支持了265個項目,覆蓋全國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累計安排貸款資金約163億元,撬動社會資金約897億元,預期每年實現的碳減排量和減排潛能逾千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三是不斷加大市場化業務發展力度。在股權投資方面,相繼出資入股了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和國家西氣東輸二線管道公司,與交通銀行等開展創設綠色低碳基礎設施投資基金的合作。在融資性擔保方面,與國際金融公司等開展合作,利用損失分擔機制支持國內商業銀行擴大能效貸款業務規模。清潔基金還在與大型國有企業、金融機構、上市公司等探索發展新的業務合作模式。
四是積極探索基金業務的國際化發展。清潔基金在氣候變化國際合作中應運而生,始終將發展務實國際合作作為重要的工作內容。在“引進來”方面,清潔基金致力于引進國際先進發展理念和好的做法,在成立之初就積極參與介紹碳減排核算規則,并在有償使用業務的所有項目中,均要求進行被稱為項目碳預算的碳減排預評估。在“走出去”方面,清潔基金積極利用參與多種國際論壇的機會,以自身業務發展為事例,向國際社會宣介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
近期,清潔基金在打造國際資金管理平臺方面取得新的進展,成為聯合國綠色氣候基金的中國國家執行機構。此外,清潔基金將以聯合融資的方式,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首個在華項目——北京市燃氣集團農村煤改氣項目。這一項目實施后,將為北京市農村地區510個村、21萬余戶建設天然氣供應網絡,替代散煤使用。
人民政協網:從政府工作報告中我們看到一個數據,五年來,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一半。這樣成績的取得是非常難得,背后代表的是我們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通力協作和巨大付出。我們是如何在短短的五年時中取得這樣的成績?清潔基金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焦小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清潔基金作為國家層面的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性基金,它所開展的項目高度重視產生明確的碳減排效益,但同時,也特別強調產生包括環境效益在內的綜合效益,服務當地環境改善和民生公益事業發展,因此,清潔基金為做好“打贏藍天保衛戰”工作做出了具體貢獻。
氣候變化問題和大氣污染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同根同源。首先從成因上看,人類活動通過化石燃料燃燒、工業生產、農業和土地利用,既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還排放了大量的大氣污染物,因此,可以認為氣候變化與大氣污染的成因同根同源,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對大氣污染防治具有顯著效果。其次從行動上看,應對氣候變化與治理大氣污染的策略也是高度一致的。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部署開展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等重點行動,而這些也都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抓手和關鍵舉措。為此,我們要特別注重將氣候變化治理和環境污染防治緊密銜接、協同推進。
為此,清潔基金將進一步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支持力度。致力于把綠色低碳發展的舉措貫穿于生產、消費和生活全過程,促進轉變體制機制,促進對社會力量的動員,促進創新引領作用的發揮,把對發展理念轉變的支持,融匯于具體項目當中。
首先有針對性地支持各地開展有利于大氣污染防治的城市集中供熱改造項目、建筑節能改造項目、綠色公交發展項目;其次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對上述投資回報率較低但民生公益效益顯著的項目,清潔基金將優惠貸款的利率從較央行基準利率下浮15%降低到下浮20%,并將項目實施期從3年延長到5年。
今后,清潔基金將在更多方面、以更多方式,為打贏藍天保衛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承擔使命、做出貢獻。
人民政協網: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都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污染防治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我們應該如何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打贏污染防治全民攻堅戰?
焦小平: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和解決大氣污染問題的方法是有相通之處。
首先要立足法治。要重視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建立有效約束開發行為和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生態文明法律體系,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并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發揮法治和制度的引導、規制功能,規范各類開發、利用、保護活動,讓保護者受益、讓損害者受罰,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其次要求發揮市場和社會的力量。實踐證明,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污染治理工作中,政府應該運用政策,發揮主導作用。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
再就是要鼓勵創新示范引領。氣候變化問題和環境污染問題存在已久,僅靠傳統的思維和方式方法不足以解決。要以結果為導向,以解決制約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為導向,健全應對氣候變化和污染治理的市場體系,推進綠色金融創新,采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第三方治理等模式,鼓勵各類投資進入綠色低碳發展領域,鼓勵示范引領,把應對氣候變化和污染治理的產業發展帶動起來。
人民政協網:近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在這方面我們做了哪些工作?因為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使中國面臨多重挑戰,其中之一是中國面臨急劇上升的期望中國承擔全球氣候治理領導的國際壓力。下一步,我們將如何發揮中國作用,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
焦小平: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環境友好,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我們要求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緊密結合清潔基金業務國際化發展需要,積極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推動全球氣候治理積極發揮建設性作用。應對氣候變化是改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內容,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特別是在《巴黎協定》的達成、簽署、生效的過程中,通過主動與關鍵各方協調立場、積極參與談判、建設性提出解決方案,為履行2020年前承諾作出表率,有力促成了《巴黎協定》的達成,得到了國際社會的一致贊譽。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力量。以全球氣候治理為契機,中國正在更加深入、廣泛地為人類共同發展事業做出新的貢獻,在多邊場合貢獻“中國方案”,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在雙邊場合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和鞏固戰略依托的重要實踐。《巴黎協定》的簽訂和生效,重塑了各國在聯合國體系下開展全球氣候治理的信心,有力推動了應對氣候變化的廣泛國際合作,維護了多邊體制的權威性和有效性。
推動務實國際合作打造合作平臺。在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中,資金處于極為關鍵的地位。綠色氣候基金(GCF)作為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氣候公約”)的主要資金機制,將在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的落實行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2014年底以來,我中心根據GCF公布的相關認證標準,系統開展能力建設,在此基礎上,于2017年10月2日在第18次GCF董事會會議上,獲批成為GCF中國國家執行機構。自獲批成為GCF中國國家執行機構后,有利于更好地支持和促進國家低碳發展,履行氣候公約和《巴黎協定》;有利于將低碳發展的國際先進理念和良好實踐引入國內,同時通過GCF向國際社會分享中國的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經驗和工作模式;有利于清潔基金更好地發揮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政策性基金的作用。(高君明)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氣候變化 清潔 基金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