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全文)
新華社北京4月26日電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
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世紀作出的重大決策。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為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貫徹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實現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現提出如下意見。本意見主要針對東北地區,全國其他老工業基地參照執行。
一、 重大意義和總體要求
(一)面臨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對東北地區發展歷來高度重視,2003年作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采取一系列支持、幫助、推動振興發展的專門措施。10多年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結構調整扎實推進,國有企業競爭力增強,重大裝備研制走在全國前列,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顯著提高,社會事業蓬勃發展,民生有了明顯改善。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重大決策是正確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的前景是廣闊的。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紛繁復雜,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東北地區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體制機制的深層次問題進一步顯現,經濟增長新動力不足和舊動力減弱的結構性矛盾突出,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市場化程度不高,國有企業活力仍然不足,民營經濟發展不充分;科技與經濟發展融合不夠,偏資源型、傳統型、重化工型的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不適應市場變化,新興產業發展偏慢;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結構單一地區(城市)轉型面臨較多困難,社會保障和民生壓力較大;思想觀念不夠解放,基層地方黨委和政府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適應引領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這些矛盾和問題歸根結底是體制機制問題,是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歸根結底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二)重大意義。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工業的搖籃和我國重要的工業與農業基地,擁有一批關系國民經濟命脈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性產業,資源、產業、科教、人才、基礎設施等支撐能力較強,發展空間和潛力巨大。東北地區區位條件優越,沿邊沿海優勢明顯,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在國家發展全局中舉足輕重,在全國現代化建設中至關重要。加快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是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打造新經濟支撐帶的重大任務,是優化調整國有資產布局、更好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客觀要求,是完善我國對外開放戰略布局的重要部署,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打造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有力保障。要充分認識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定不移地把這項宏偉事業推向新階段。
(三)總體思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做好與“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互動銜接,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不斷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發展新路,推動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四)發展目標。到2020年,東北地區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創新和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大幅提升,重點行業和企業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資源枯竭、產業衰退地區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此基礎上,爭取再用10年左右時間,東北地區實現全面振興,走進全國現代化建設前列,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
編輯:鞏盼東
關鍵詞: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