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打響精準脫貧攻堅戰
距離2020年實現現有標準下農村人口全部脫貧只有3年時間,2018年是實現這個目標的關鍵一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精準扶貧作為2018年的重要工作加以強調,反映了中央對這項工作的持續關注。在實施精準扶貧中,2018年是一個承前啟后之年,扶貧工作的任務更重。
新華社圖
首先,扶貧任務更加艱巨。
到2016年底,全國貧困人口還有超過4000萬,如果2017年再有超過1000萬貧困人口減少的話,那么還有近3000貧困人口需要在2018年-2020年實現脫貧,每年仍然有100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隨著貧困人口減少,剩余的貧困人口將是貧困程度最深,通過原有扶貧方式都沒有解決貧困問題的人口,那么如何解決這批貧困人口脫貧的問題就成為難度非常大的問題。
中央有針對性地提出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人群,一方面要增加對深度貧困地區和深度貧困人口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更要強調扶貧方式創新,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使脫貧難度最大的群體實現脫貧。
隨著精準扶貧的深入,原有的精準扶貧措施的扶貧效果也在遞減,比如產業扶貧是增強貧困戶造血機能的最主要手段,但是隨著產業扶貧覆蓋了大部分貧困地區,現在仍然沒有通過發展產業實施脫貧的地區或農戶或者缺少相應的基礎設施,或者缺少相應的自然資源或人力資源,在這些地區繼續實施產業扶貧,其扶貧效果就越來越不明顯。從這個意義上說,聚焦最貧困群體不僅是工作任務的增加,更是扶貧方式的創新,需要從事扶貧工作的社會各界發揮主動性,創造出新的扶貧方式。
其次,隨著大量貧困人口脫貧,有越來越來多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貧困戶要摘掉貧困帽子。
建檔立卡,精準扶貧是一項困難的工作,精準脫貧也是一項難度很大的工作。首先,脫貧是一個利益博弈過程。多年的扶貧形成了扶貧的慣性,貧困村和貧困戶的帽子給貧困群體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有一些貧困人群仍然沒有認識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形勢,仍然希望留在貧困群體中享受各種扶貧政策,因此一些地方出現了不愿意脫貧的現象,一些貧困戶本來已經脫貧,但是低報收入,希望戴著貧困戶的帽子。如何真實地反映貧困戶脫貧的狀況,真實地掌握貧困戶的收入和支出狀況,是一項有難度的工作。要更真實地反映扶貧的效果,一方面防止假脫貧、數字脫貧,另外一方又要防止為了享受扶貧政策而不脫貧或假貧困,評估和考核工作大大增加,工作任務越多,出現誤差和失誤的可能性就越大。
盡管考核與評估過程中的失誤是難免的,但是由于評估和考核對于地方官員的獎懲、升遷有著重要影響,工作沒有做好被懲罰是合理的,但是因為考核與評估的失誤而受到懲處就不合理了,為了減少評估和考核的失誤,評估和考核的工作量會大幅度增加,這對現有的評估和考核機制提出了嚴重的挑戰。
第三,隨著精準扶貧目標的實現,扶貧的可持續性問題變得越來越受到關注。
產業扶貧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首先是市場的波動,大量產業扶貧項目上馬以后,隨著收獲期的到來,一些產品的市場波動是難免的,如何防止市場波動給扶貧效果帶來的影響,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在實施精準扶貧中,一些地區集中發展了一些特色產業,比如水果或藥材,這些作物需要3到5年才進入掛果時期,2018年之后幾年陸續會有越來越多的產品進入市場,市場供應的增加往往會導致商品價格的下降,這在農產品中表現尤其明顯,一旦一些產品形成滯銷,對于我們的扶貧成效就是一個嚴重的考驗。
同樣,在實施資產扶貧中,一些扶貧資金被作為貧困戶的股份投入到企業經營中,企業經營也同樣受到市場影響,一些企業在市場中被淘汰也是必然的,一旦企業出現問題,資產扶貧的貧困戶如何應對,也是需要未來需要考慮的問題。
過去幾年,精準扶貧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越到后面所面臨的問題越多,情況越復雜,更需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從2018年開始,精準扶貧進入到后期階段,將面臨許多新的問題和挑戰,需要決策者和社會各界投入更多的精力。(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農村環境與社會研究中心)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扶貧 脫貧 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