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改擴建之余 博物館是否能用建筑保留城市記憶

2017年12月27日 17:32 | 來源:弘博網
分享到: 

原標題:改擴建之余,博物館是否能用建筑為我們保留“城市記憶”?

現階段是博物館高速發展的階段,多樣建筑風格的博物館層出不窮,老館的改擴建活動也在大規模地進行。例如,2007年國家博物館在現有場館的基礎上改擴建,2014年更新后的中國絲綢博物館與周邊環境融為一體;今年西藏博物館的改擴建工程正式開啟;此外還有正在進行的湖北省博物館三期擴建工程,剛剛完工開館的湖南省博物館等等。

博物館的新館建設或者改擴建工程適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場地、設施的更新為藏品的保護和展出提供更好的保護環境,更優質的展覽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參觀體驗。但是,其中一些新建的博物館建筑往往充斥著一種廉價的現代感,與其厚重的歷史內涵并不相符。我們不禁擔心,這樣的博物館建筑是否會減少博物館作為文化機構的底蘊?同時我們又注意到一些含有濃厚的歷史文化信息的老建筑卻無人問津,并且往往面對被拆除的局面,這不僅是資源的浪費,更是歷史的損失。

如果我們對充滿歷史底蘊的建筑進行合理的改造,使其成為博物館場館,又會有怎樣的效果呢?

面向國外

奧賽博物館

奧賽博物館坐落于法國巴黎賽納河的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

奧塞博物館的原址最初是行政法院和皇家審計院的所在地,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被大火燒毀。后來為迎接巴黎世界博覽會,修建成火車站,在1940年即已沒落,1986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

改造工程采用了意大利女設計師奧朗蒂的設計,大門開在西側,由西到東是一個長100米,高32米的大廳,大廳兩側是一間間獨立的展室。兩側展室各有三層,主要陳列繪畫作品,以收藏19、20世紀印象派畫作為主。

泰特現代美術館

泰特現代美術館的建筑前身是泰晤士河的發電站。1992年,為了讓日益擴充的藝術藏品有更好的展覽場所,泰特決定讓瑞士建筑師事務所Herzog&DeMeuron重新改造閑置的發電站,將其轉變成美術館,并同時保留原發電站的特色。

這次改造不僅活化了一座建筑,更活化了一片城市區域。泰特現代美術館和同期竣工的千禧大橋連接了倫敦南岸的新城區和對岸古老的金融區,倫敦政府也借這個成功案例的機遇,把原來蕭瑟凄涼的南岸發展成文化區域。

澳大利亞悉尼當代藝術館

澳大利亞悉尼當代藝術館所在的巖石區原是澳大利亞歷史上英國艦隊首次登陸點,藝術館的老樓部分曾是當時海事部門的辦公樓。

2010年,藝術館把旁邊的停車場改造為新館,新館由黑白方塊組成,新舊兩座建筑在外面看起來完全不一樣,但設計師特意遵循老館的裝潢來設計新館的內部環境,實現了兩座館的無縫銜接,而且MCA咖啡館享有眺望不遠處海港大橋與悉尼歌劇院的獨特視野。

針對國內

在建國初期,博物館館舍多是選擇利用歷史建筑改造而成。1955年建立的首都博物館是利用國子監街上的孔廟建筑;1950年重建的廣州博物館館舍為創建于明代洪武十三年的鎮海樓。

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一些污染嚴重和經營較差的工廠被關閉、廢棄。但由于廠房本身結構依舊堅固,加之包含了很多歷史記憶,有些被改造成了藝術區或者各種主題的博物館。

青島啤酒博物館

青島啤酒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家以啤酒為主題的博物館,是在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筑的基礎上建設而成。博物館設立在青島啤酒百年前的老廠房內,以青島啤酒的百年歷程及工藝流程為主線,保留了過去的整體車間環境,還原了當時的生產情況,并展出從歐洲和全國收集的許多相關物品、圖片和資料,濃縮了中國啤酒工業及青島啤酒的發展史。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由“世博會城市未來館”改擴建而成,而城市未來館的前身則是建成于1985年的上海南市發電廠主廠房及煙囪。博物館最大限度的保持了廠房的外部形態與內部空間,同時又刻意保持了時空跨度上的明顯痕跡,體現了新舊共存的特有的建筑特征,以一種歷史敘事的方式結束了其輝煌的工業時代的使命。它的落成,與展示古代藝術的上海博物館、展示近現代藝術的中華藝術宮互相呼應,使上海藝術展藏的格局更為完整,脈絡更為清晰。

武漢漢陽造文化創意園

漢陽造文化創意園原是兵器制造工廠。近年來隨著企業改制,閑置的廠房與恬靜的環境吸引一批民間文化機構聚集在這里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在保留工業遺址的基礎上,重點打造文化藝術、商業休閑、創意設計三大功能區,同時建設“漢陽造藝術中心及博物館”、濱湖景觀帶與綠色生態景觀帶。

老建筑改建為博物館,需要注意什么?

2017年10月26日,國家文物局黨組會議審議通過《文物建筑開放導則(試行)》,11月6日予以印發。《文物建筑開放導則(試行)》對文物建筑的開放要求和標準、日常維護和保護還有開放后的功能類型作出規定,這一導則為我國文物建筑的改造、開放提供了機會,給予沉寂多年的文物建筑新的生機。但在改造過程中我們還需要注意幾個問題。

1。保留原有的歷史信息

原真性理念是指,在歷史建筑改造和再利用過程中,尊重建筑本身以及它的創作和發展的理念,也就是最大限度的“尊重原物”。把老建筑改造成博物館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原狀”,保留原有的空間結構和空間內容。改造既是對建筑的保護也是對其背后的文化的延續,不能以“改造”為由對老建筑進行過分的修整或拆除,這也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2。改造不只是蓋房子

當老建筑被打造成博物館時,它的改造工作活動就應該符合博物館的標準。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建筑已經具備很吸引人的建筑環境,很容易吸引大批觀眾,但對于一個博物館來說,建館的最基礎的還是豐富的藏品,沒有藏品,觀眾進入博物館看什么!?所以,在博物館選擇新館建筑時要考慮老建筑的歷史故事是否與自身的主題相符,建筑空間和建筑內容是否能為館所用;同時也要思考博物館原有的建筑該如何繼續使用,不能讓舊館成為新的資源浪費。博物館還可以利用老建筑的豐富歷史信息進行更多的社教活動,完善博物館的教育和社會服務職能。

3。新舊館結合

除了利用其他老建筑,博物館舊館本身作為充滿文化底蘊的老建筑也可以繼續加以利用。博物館新舊館的結合不僅是新舊建筑空間的重構、聯合和室內流線的組織重組,還要保持新舊館的連續性。蘇州博物館新館以中軸線及園林、庭園空間將其與忠王府結合起來,延續原有的建筑風格,“修舊如舊”的忠王府使蘇州博物館新館成為一座集現代化館舍建筑、古建筑與創新山水園林三位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

我們對含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老建筑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護下來,保護之后就要“合理利用”。我們不是為了保護而保護,保護的最終目的是“利用”;當然,利用是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

對老建筑的利用方式不僅限于改造成博物館,還可以轉變成飯店、酒店等其他形式。其實,改造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老建筑利用起來,讓它在社會發展中用另一種方式繼續實現自身價值,這也是另一種保護方式。

結語

20世紀60至70年代建筑師阿爾多·羅西曾提出“相似性城市”這一概念,建筑形式是某一地點的歷史,代表了人們對事物的共同記憶。觀眾的“城市記憶”是要靠具象的東西來還原的,博物館的展品可以為他們講述歷史,讓他們了解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本來面目,但博物館的建筑卻是觀眾對博物館的第一印象,也是將他們帶入參觀氛圍的引領者。所以說,博物館的建筑不僅是為藏品提供一個保護和展示的空間,更是觀眾參觀的一部分,是城市的歷史符號。

如今,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一些“城市記憶”日漸消散,博物館作為社會文化機構,應當承擔起保護“城市記憶”、延續“城市記憶”責任,應該從自身做起,對一些含有歷史信息的老建筑加之利用與保護,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


編輯:楊嵐

關鍵詞:博物館 建筑 改造 用建筑保留城市記憶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AV午夜在线观看不卡 | 自拍偷精品亚洲手机在线 | 亚洲午夜人成在线 | 视频一区视频二区中文精品 | 亚洲成年少妇丰满网 | 日本乱码伦十八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