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北京建成166個鄉情村史陳列室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提出要走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沁水營村鄉情村史陳列室內陳列著村民曾使用過的畜力車。
沁水營村鄉情村史陳列室展出村民曾使用過的各式犁鏵。
沁水營村鄉情村史陳列室展出村里曾使用過的大型聯合收割機。
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展出2008年奧運會的相關內容。
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展出各種農具。
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展出的老物件再現當年生活場景。
在北京城鄉一體化建設中,京郊農村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何發掘整理歷史遺存和特色文化,為北京的新農村建設留存一份歷史底稿,為市民留下一縷鄉韻鄉愁,為子孫后代留一筆精神財富,已成為當務之急。
近年來,由首都文明辦牽頭,聯合市委農工委在京郊農村組織開展了鄉情村史陳列室建設。在各區、村鎮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建成鄉情村史陳列室166處,總面積達到了73466平方米。
這些陳列室風格各異、特色鮮明。有的展示鄉村歷史,有的反映文化習俗,有的具有獨特的民俗風情,有的則展現村莊里的特色產業。對于留住鄉村文化基因,延續鄉村文化命脈,保護鄉村文化形態,使居民精神有所寄托、心靈有所歸屬、鄉愁有所拾憶具有重要意義。
鄉情村史陳列室創新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載體和平臺,鞏固加強了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在促進鄉風文明、弘揚優良傳統、增強人們愛國愛鄉情懷、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天,新京報將帶你走進部分鄉情村史陳列室。
昌平區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
消失的村莊在他手里“復活”
坐落在昌平小湯山的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由朝陽區原洼里鄉人為留住鄉愁所建。洼里鄉曾因廣種水稻而聞名,被譽為“千畝水稻第一田”。如今,走過北京奧運村,看到的是“鳥巢”、水立方、奧林匹克公園,那里早已不見曾經的洼里鄉影子。
60多歲的楊德祿發現自己飛了起來。
他從半空向下看,是小時候遍布洼里的泉眼,水騰著氣突突地冒出來,漂亮極了。楊德祿忍不住把村里的人都喊出來一起看。
多年前的這場夢,他現在想來依舊清晰。
在現實中,洼里鄉已不復存在。
矗立在過去泉眼和稻田之上的,是迎接過世界各國來賓、見證過榮譽和輝煌的鳥巢、水立方和奧林匹克森林公園。
而在距鳥巢20多公里外的昌平小湯山,隨著洼里鄉情村史陳列室的開館,楊德祿他們這些老洼里鄉人又聚在了一起,尋找“故鄉”的記憶。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鄉情村史陳列室 北京 新型城鎮化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