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黃進:學前教育要去小學化

2017年12月27日 09:31 | 作者:黃進 | 來源:光明日報
分享到: 

作者:黃進,系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 

“時”,是中國古人極其重視的一個概念。它常常是與“情境”“機會”關聯在一起的,“適時而動”“順勢而為”“順天應時”這些詞語,都表達了中國人的一種時間智慧。

年幼兒童自生命伊始就開啟了時間的進程。童年期是進化賜予人類的禮物,這是生物學家、人類學家達成的共識。靈長類動物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本就有著非成熟期顯著延長的特點,生物學家博金提出了充分的理由證實童年(2-7歲)是個體生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額外階段,是人類獨有的,這使得人類的兒童有足夠的時間來接受社會文化的影響而達到成熟。生物學家們也提出,對靈長類動物而言,游戲會形成最佳的神經傳導路徑,不同類型的游戲出現峰值的時間與大腦發展最具可塑性的時間是一致的,童年期也就是游戲期。自然的、創造性的游戲的剝奪,可能導致發展和行為的異常或不良。

現代以來的多學科研究都在不斷印證著18世紀啟蒙思想家盧梭的呼吁:兒童具有自然發展的規律,這種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童年期有著獨立存在的價值,不能簡單地被視為是成人期的準備。這就是童年的時間性,成人社會須以敬畏、尊重的態度對待兒童的內部自然,如同對待我們的外在自然——森林、海洋、天空、大地一樣,與之建立和諧的、生態的關系,以延續和創造我們的文明。

學前教育小學化,恰恰就是站在了童年自然時間的對立面,在兒童身心還沒有做好準備的情形下,進行超前的教學,把幼兒園教育按照小學的方式來組織。

小學化的學前教育最明顯的表現就是以課堂集體教學的方式來進行符號化的學習:一日生活的時間高度制度化,按照上課的節奏將時間切割為平均而精確的短時段,由教師來掌控;教室空間以課桌椅為中心,面向教師排列,以便讓兒童接收教師傳遞的指令和信息,幾無玩具和探索材料,只有符號化的作業;課程以分科的形式將小學的拼音、書寫、計算、英語等知識內容“下放”到幼兒園的課堂上,進行集體統一的學習;教學采用告知、重復訓練的方法要求兒童記憶和練習。有些教育機構即便沒有采用這樣極端的小學化方式,但仍然存在教師為中心、提前教授抽象知識和訓練“規矩”的現象。

這是一種逆時的教育。其最明顯的弊端就在于這樣的學習是低質量的,無效甚至是有害的。更為隱蔽但更為嚴重的后果,是破壞了兒童和成人之間的關系。即便一些順從、“聽話”的孩子因為能夠完成學習任務而受到贊揚和獎賞,卻未必是出于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用外在獎賞的方式去“誘惑”學習,則極其容易導致工具性、功利性的人際關系,有損于健康人格的養成。

關于兒童發展,我們需要“知時”,這意味著要去了解兒童身心發展的自然規律。兒童身上,潛藏著人類進化的智慧和秘密,值得成人去了解和研究。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由動作而具體形象。因此,小一些的孩子用動作去表達想法和情感,做了再想,邊做邊想,通過做來想,是很自然的事情。稍大的孩子喜歡玩假裝游戲,假裝爸爸開車、媽媽照顧寶寶,扮演警察和廚師,正是將他們具體的生活經驗進行創造性地表達。孩子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幻象來講故事、畫畫、搭積木,并不是完全遵照現實的邏輯,也是這個時候的恰當表現。另外,雖然兒童發展有著比較一致的順序和階段,但每個兒童又都有自己更為特別的時間地圖,并不是在同一個時間到達同一個地點,更何況還存在氣質和性格上的差異,并不能相互進行簡單的比較。

我們需要“順時”,這意味著要尊重兒童自身的需要和興趣。陶行知先生說:“人人都說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生命本就具有積極主動去建構自身的傾向,是值得敬畏的。兒童的發展情形和他們表現出來的興趣和需要聯系在一起。學齡前階段的兒童并不適合于一種被成人切割、控制得過于精密的時間安排,他們需要有時間去游戲、去運動、去幻想、去交朋友,這樣才能讓生命自如地呼吸。順應兒童的發展時間,順應兒童的天性,不僅能保護他們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本能,而且能讓他們有能力建構一個完整的自我,奠定一種積極的人生。

我們還需要“適時”,這意味著要將發展的時機轉化為教育的契機。學前教育并非對兒童發展的袖手旁觀,讓它自生自滅,而是要提供一種適宜的教育。兒童需要成人,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幼兒園可以為兒童提供的,是一種有準備的環境,兒童能夠參與其中,感到自由和安全;是一種游戲化的課程,教師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他們順應自己的興趣和需要,去發展游戲中蘊藏的經驗;是一種認真、有尊嚴的生活,能學習照顧自己、服務他人,建立平等、公正、分享的觀念。盧梭說:“我們的才能和器官的內在發展,是自然的教育;別人教我們如何利用這種教育,是人的教育”,可見,并非來源于人的,都是人的教育,甚至可能還是非人的教育,只有對“自然的教育”的利用,才屬于人的教育。所謂教育契機,是指成人的作為要正好契合兒童發展的時機,當兒童能力出現的時候,給予它合適的引導和方向。

知時使教育具有科學基礎,順時使教育具有人文關懷,適時使教育實現明智的行動。“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對于年幼兒童來說,他們的內在自然呼喚著成人世界的“好雨”,去實現潛能,增長智慧,潤澤心靈,成就人生的春天,也成就他們與成人之間的一種美好生態。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兒童 發展 教育 時間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特级黄国产片一级视频播放 | 五月天婷婷丁香综合播播 | 日本一区不卡高清更新区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午夜精品影视国产一区在线麻豆 |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