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楊衍銀:讓家政服務業走上正軌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近年來家政服務業獲得了較快發展,涌現出了山東陽光大姐、安徽皖嫂、吉林大姐等一批群眾認可、市場信賴、管理規范的家政服務品牌,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需求,但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供需矛盾突出。
據統計,現階段我國約有40%的家庭、大概5000萬戶需要家政服務,而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僅1500萬人,缺口巨大。另一方面,家政服務業勞動強度較大,社會地位較低,勞動糾紛多發,從業隊伍不穩定,導致“人難招、人難留”、“找家政服務員難,找合格的家政服務員更難”成為當前群眾的普遍呼聲。
二是專業技能滯后。
目前,居民對家政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多,很多高薪高職者需要家政服務員能夠承擔家庭事務管理、家庭接待、營養膳食、專業護理、家庭教育等多項任務。但是目前大多從業人員文化水平較低、專業知識缺乏。一些從業人員參加過職業培訓,但時間較短,形式也以“傳幫帶”為主,培訓質量普遍不高,掌握工作技能主要還是靠以往經驗、自己摸索和雇主指點。
三是服務價格虛高。
缺乏統一價格管理標準,一些家政服務企業隨意定價,見風漲價。一般家政服務員月工資動輒幾千,甚至上萬元。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專門照顧母嬰的月嫂,月薪最高已達1.5萬元,超過了經過專業培訓的醫學博士。月嫂費用虛高,一方面源自家政公司的虛假包裝,過度炒作;另一方面也源于大城市的年輕夫妻對“專業月嫂”過于迷信依賴。
四是市場管理不力。
只有少數規模較大、經營管理規范的企業才能為員工購買保險,大量小型家政企業勞動用工不規范現象嚴重。家政服務企業良莠不齊,競爭無序。對非法中介缺乏有效監管,市民權益得不到保護。企業、勞動者和家庭雇主三方的法律關系模糊,發生糾紛時找不到明確的法律依據。保姆虐待老人、兒童,雇主侵害保姆權益等現象時有發生。
在國外,家政服務業起步早,發展更為全面成熟:美國有近千所高校設有家政專業,部分高校還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日本的家政服務教育涉及膳食學、服裝學、倫理學等20多門學科,從業人員既是高學歷又是高收入人群;英國的“羅伯特管家”、菲律賓的“菲傭”已成為世界聞名的家政品牌,值得我們借鑒。
下一階段,我國家政服務業應針對存在的問題,多措并舉,實現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研究制定政策法規。
努力完善家政服務業的專項法規標準,進一步明確政府、非政府組織、社會、家庭在各方面的責任義務,明確家政公司、服務人員與雇主三方的法律關系和權利義務關系,對行業準入、勞動管理、社會保障、市場定價等問題進行法律界定和規范,把家庭服務業納入法治化軌道,使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序發展。
二是依法依規清理整頓家政服務市場,打擊不法中介和損害消費者及從業人員權益的行為。
結合當地消費水平,逐步規范家政服務市場的服務標準和收費標準,做到公開透明,避免“漫天要價”現象。
三是建立科學規范的營運機制。
通過公司制、股份制、聯辦、股份合作、連鎖加盟等組織形式,加快家庭服務業的專業化、產業化和職業化進程。大力推廣員工制經營模式,推動家政公司與從業人員簽訂正規勞動合同,統一購置養老、醫療保險,持證上崗,保障從業人員的福利待遇,增強其職業尊嚴感和歸屬感,破解當前家政服務人員流動過快的難題。
四是強化從業人員技能培訓。
大力支持各級各類家政服務機構認真落實從業人員培訓考核計劃,做到自主培訓、定單培訓與定向培訓相結合,崗前培訓、崗中帶訓與崗后總結相結合,從業人員技能培訓與職業經理人提升培訓相結合,確保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建立培訓、實習、就業工作機制,加快培養專業人才。創新課程設置,加強現代化家政服務培訓,適應社會需求。
五是加大宣傳引導力度。
大力宣傳表彰優秀從業人員,表彰誠實守信、服務優質的家政企業,推動社會觀念轉變,提升社會各界對家政服務業的理解和認同。使雇主善待從業人員,尊重家政服務勞動,使家政服務員克服“低人一等”、“侍候人”的自卑感,樹立家政服務員也是人才的信念和信心,共同營造和諧的家政服務雇傭關系。
六是深化多部門齊抓共管工作機制。
2009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建立由人社部、發改委、民政部、財政部、商務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共青團中央8部門組成的發展家政服務業促進就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牽頭單位為人社部。推動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根據本地實際建立和完善相應的部門協調機制,充實工作力量,深化齊抓共管,加強對這項工作的指導。按照各成員單位職責,組織研究相關問題,推動制訂和完善各項文件、規劃和措施,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發展家政服務業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牽頭單位要搞好統籌協調,促進工作落實。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楊衍銀 家政服務 供需矛盾 專業技能 市場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