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不良資產處置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清道夫”

2017年12月08日 09:35 |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分享到: 

日前,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第三屆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聯盟執行主席賀國強在會上表示:“不良資產行業是一個服務實體金融的清道夫。聯盟是行業生態文明的建設者,聯盟承載了行業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

有專家稱,我國不良資產行業進入第二個周期。2015年初,銀行的不良貸款再次出現了快速的增長,有多家機構預測,在整個周期下的不良資產存量會高達10萬億,逼近20萬億。

筆者認為,當前我國金融機構正處于去杠桿、防控金融風險的關鍵階段,不良資產是不為人所關注卻又非常重要的一環。不良資產本身是金融風險點之一,從資產負債良性循環的角度來看,它無疑是金融資產的“垃圾”,容易造成金融“梗阻”。因此,在提倡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當下,尤其要重視不良資產處置,正如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執行主席賀國強所說,要發揮其服務實體經濟的“清道夫”作用。

不良資產從字面上就不難理解,它不是一個討人喜歡的概念,但又不得不說,任何經濟活動都不可能完全將其杜絕,特別是金融企業更是不良資產的源頭,甚至全球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都對不良資產率設置了“容忍線”,允許一定的不良資產率長期存在。

不良資產其實是一個泛概念,它是針對會計科目里的壞賬科目來講的,主要但不限于包括銀行的不良資產,政府的不良資產,證券、保險、資金的不良資產,企業的不良資產。而不良資產嚴格意義上則是指金融機構或企業的不良債權,其中最主要的是不良貸款,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期、按量歸還本息的貸款。

銀行的不良資產主要是指不良貸款。1998年以后中國引進了西方的風控機制,將資產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損失”五級分類,其中“次級”、“可疑”、“損失”三類歸為銀行的不良資產。除最主要的不良貸款以外,銀行的不良資產還有不良債券等。

不良資產處置是指通過綜合運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對資產進行的價值變現和價值提升的活動。資產處置的范圍按資產形態可劃分為股權類資產、債權類資產和實物類資產。資產處置方式按資產變現分為終極處置和階段性處置。終極處置主要包括破產清算、拍賣、招標、協議轉讓、折扣變現等方式,階段性處置主要包括債轉股、債務重組、訴訟及訴訟保全、以資抵債、資產置換、企業重組、實物資產再投資完善、實物資產出租、實物資產投資等方式。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最大不良資產處置是上一輪國家主導的四大國有銀行剝離不良資產。1999年,東方、信達、華融、長城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相繼成立,并規定存續期為10年,分別負責收購、管理、處置相對應的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所剝離的不良資產。之后,分三次總共剝離的不良資產金額是大約2.2萬億。

從十幾年后的結果來看,可以這樣說,正是上一輪剝離不良資產的不良資產處置行為,使得我國四大國有銀行有了“輕裝上陣”的機會。我國四大國有銀行通過改革煥發了生機,不僅自己獲得了新生,更重要的是恢復了服務實體經濟等金融服務國計民生的能力。這也不難看出,不良資產處置所發揮的“清道夫”的重要意義。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經濟體系逐漸完善。但是在金融市場創新與快速增長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風險點,比如房地產泡沫、互聯網金融風險等。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區域性金融風險亦逐漸加劇。自2012年三季度起,銀行業不良余額和不良率進入上升通道,截至2017年6月,不良資產總額達1.64萬億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因此,如何優化不良資產處置,是擺在我們面前必須迎接的巨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的市場和經濟、法制環境相較十幾年前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而且不良資產處置的復雜性也在增加,很難再采取簡單的行政手段剝離來處置不良資產。有鑒于此,我們要依靠市場機制來推動不良資產處置的優化。

同時,需要強調的是,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不良資產處置只能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才有助于降低處置風險。應當說,我國不良債權立法還有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對此,筆者建議,應進一步完善金融不良債權轉讓立法,建立破產重組領域中的庭外和解制度,以促進中國不良資產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后、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 盤和林)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資產 處置 金融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色综合天天综合高清网国产在线 | 最新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五级在线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院首页 | 亚洲欧美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