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統一大資管標準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多樣化的金融產品為服務實體經濟、增加市場流動性、豐富居民財富管理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統一大資管標準,是對資管行業亂象的正本清源,有利于行業長遠健康發展,也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信用委托相關法律法規,營造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投資文化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監會、中國證監會等5部門日前聯合發布《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這是我國首次在部門規章層面對資產管理行業統一定義并提出統一監管標準,將為行業長遠健康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近年來,我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迅速,包括銀行非保本理財產品、信托計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專戶理財、期貨資管、保險資管機構等在內的各類資管產品總規模已近100萬億元。這些多樣化的金融產品為服務實體經濟、增加市場流動性、豐富居民財富管理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資產管理規模快速擴張的形勢下,一些潛在風險點也暴露了出來。有的銀行理財產品長期封閉管理,保持實際上的剛性兌付狀態,資金流向和投資標的等關鍵信息存疑;有的私募基金產品承諾高收益、剛性兌付,實際是違規從事“資金池”甚至自融業務;個別所謂財富管理公司,打著新型金融科技資管產品的旗號,其實是在加杠桿、做配資,從事“明股實債”“明基實貸”業務。諸如此類,在市場低迷時,各類理財產品提供保本理財,混淆資產管理本質,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當市場繁榮時,大量理財資金充當分級產品“優先級”,助漲助跌,加劇投資者風險。更為嚴重的是,大量不規范的杠桿產品進入資產管理市場,違法資管產品穿上資產管理外衣,助長了相信無風險高收益的投機文化,沖擊資產管理本質,給監管套利留下巨大空間,也讓金融風險無法得到充分披露和有效監管。
上述這些亂象出現的根源,正是過去的大資管行業缺少統一的業務管理標準、法律法規標準和監督管理標準。從這個邏輯上說,5部門下發統一的大資管標準,是對資管行業亂象的正本清源,有利于行業長遠健康發展,也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信用委托相關法律法規,營造正確的價值導向和投資文化。
一方面,在行業內部,統一的資管業務標準一旦落地,過去部分金融機構“描神畫鬼”、產品種類混亂的現象得到極大遏制。那些按照監管轄區各自為戰甚至個別監管部門間存在競爭的現象,或將走向終結。取而代之的是監管部門加大協同監管、穿透監管和統一監管的力度,督促市場主體履行“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信托責任。
另一方面,從法律法規上看,各類資產管理業務將擁有可遵循的統一規章制度,避免過去在監管上既有信托關系又有民商關系,既有公司制私募基金,又有信托制的公募基金,既有突出投資人利益優先原則的監管規則,又有遵從平等合同主體地位的監管規則等問題,可從根源上解決受托財產法律屬性不清、大量信貸業務與投資業務混同等頑疾。
統一的大資管標準出臺,有利于為行業營造專業、誠信的信托文化。打破剛性兌付、風險自擔等原則的確立,必將規范資產管理人堅持投資者利益至上。同時,投資者也必須明白,承擔多大的風險,才能獲取多大的回報,無風險、高收益注定是陷阱。專業和誠信的信托投資文化,也將倒逼監管部門恪守資產管理的統一標準,攜手共同推動資產管理統一市場的繁榮。(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周琳)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資管 統一 行業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