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堅定不移推進新時代資本市場改革開放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黨的十九大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做出了明確部署。和我國實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多層次多元化融資需求相比,我國資本市場仍然是金融體系中的一個短板。下一步,證監會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根本指引,圍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風險、深化改革三項任務,努力建設現代化的、既具有中國特色、更富有全球競爭力的多層次資本市場。
一是緊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效率。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是共生共榮的關系,服務實體經濟是資本市場的立業之本,也是防范風險的根本舉措。著眼于提升直接融資比重,繼續穩步推進股票發行制度改革,拓展多層次、多元化、互補型股權融資渠道。發揮資本市場在并購重組中的主渠道作用,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完善和改進交易所債券市場制度、機制基礎上,積極推進債券市場品種創新,更好滿足不同企業的發債需求。引導期貨市場健康發展,為實體產業提供更好的定價管理和風險管理服務。
二是緊緊圍繞國家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積極推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以開放促發展。按照黨中央關于金融開放的頂層設計,我們將進一步優化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發展規劃和政策舉措,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護投資者權益、有利于增強有序競爭、有利于防范風險的開放新機制。落實細化放寬證券行業外資準入的政策。推進境外上市備案制度改革。穩步推進滬倫通的論證工作。完善QFII、RQFII的相關政策。加快建設國際化的原油期貨市場,引入境外投資者參與鐵礦石期貨交易。支持交易所和行業機構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開展金融創新,為跨境貿易、投資、并購提供專業服務和支持。
三是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方向,扎實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黨的十九大對金融改革開放做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回顧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歷程,解決影響和制約資本市場發展和防范風險的難題,必須深化改革。按照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要求,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新三板市場改革,推進市場精細化分層,研究差異化的發行、交易、信息披露和監管制度安排。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退市制度改革,健全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積極引導各類長期資金有序入市,大力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推動修訂證券法和制定期貨法,推動出臺私募投資基金管理暫行條例等行政法規,努力提升依法治市水平。
四是把主動防范化解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力維護市場穩定運行。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等三大攻堅戰。健全金融監管體系,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這為我們防控資本市場風險提供了根本遵循。防控風險是金融業永恒的主題,當前維護市場穩定的任務仍很艱巨,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的部署和要求,充分依靠和尊重金融委辦公室牽頭的穩定協調機制,堅持底線思維和“一盤棋”思維,健全風險監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既防止“黑天鵝”事件發生,也防止“灰犀牛”風險發生。繼續強化依法全面從嚴監管,充分發揮交易所一線監管作用,堅持零容忍、全覆蓋,強化稽查執法,堅決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和亂辦金融行為,凈化市場生態。
五是督促行業機構聚焦主業,提升專業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肩負著服務實體經濟和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要職責。各證券基金經營機構要加快轉變發展模式,做優主業,做精專業,規范公司治理,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發展中創造價值、服務社會。要完善以分類監管、內控合規為核心的規范運作機制。健全支持證券基金經營機構提升服務水平、強化專業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政策體系。適應證券基金行業擴大開放的新形勢,支持優質證券基金公司做優做強。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投資銀行。穩步推進基金中基金(FOF)發展,推出養老目標公募基金產品。更加重視私募基金對多層次資本市場、創業投資基金對創新驅動戰略的積極作用,從健全制度、完善規則、優化環境等方面發力,支持私募基金行業規范健康發展,引導更多的資金有效流入創新創業活動和實體經濟領域。
(作者系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本文為其11月16日在第八屆財新峰會上的發言,有刪節。)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資本市場 推進 風險 基金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