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愛因斯坦又對了
新華社華盛頓10月16日電特寫:愛因斯坦又對了
新華社記者林小春
當地時間10月16日上午10時許,美國首都華盛頓全國記者協會的新聞發布會現場,美國“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執行主任戴維·賴茨走上前臺。臺下黑壓壓一片記者,世界各地還有數以萬計的網友正守候在網上觀看直播。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賴茨環顧左右,幾乎一字一頓地宣布,“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兩顆中子星碰撞發出的引力波和光。又一次,我們做到了!”
據當天的發布,今年8月17日,多國科學家合作,第一次直接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并產生的引力波以及伴隨的電磁信號,確認其來自距地球約1.3億光年的長蛇座內NGC4993星系。
大約20個月前,就在同一個地方,也是由賴茨向全球宣布,人類首次探測到引力波,證實了百年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言。
過去數千年歷史長河中,天文學曾長期構建于古人的肉眼觀測以及想象力。直到1609年伽利略率先將望遠鏡對準夜空,人類才開始用全新的方式認識宇宙,也就是借助光學手段“看”宇宙。
如果宇宙是一部聲色具備的電影,相信除了“看”,人類還希望能“聽”到它的聲音。從伽利略使用望遠鏡又過了400多年,人類2015年首次探測到引力波,才宣告掌握了“聽”宇宙的全新手段。
而直到今年8月17日事件之前,“看”宇宙和“聽”宇宙,還只能二者選其一。隨著望遠鏡探測和引力波探測第一次結合使用,歷史再次改變。
“這是宇宙第一次向我們提供‘有聲電影’,”賴茨說,“我們從‘無聲電影’跨入了‘有聲電影’時代。”具體來說,聲音是雙中子星旋近過程發出的引力波信號,而圖像就是相撞過程發出的光。
美國航天局費米項目科學家朱莉·麥克內里在發布會上回憶道,8月17日那天早上很平常,早飯時間后,費米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伽馬射線暴,時間持續不到兩秒。因為每周都能捕捉到幾個這種信號,她也沒有特別在意。
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麥克內里收到同時為美國航天局和LIGO工作的同事的一封郵件。“‘快醒醒’,”麥克內里大聲重復郵件的內容,引起發布會現場一片笑聲,“這個伽馬射線暴有個有趣的朋友”。
這個“有趣的朋友”就是引力波。就在費米望遠鏡捕捉到伽馬射線暴信號前的1.7秒,LIGO和歐洲“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都探測到來自雙中子星合并的信號。多年來,科學家一直推測短伽馬射線暴來源于雙中子星合并的劇烈過程,但直到此時才終獲證實。
引力波與伽馬射線暴相伴經過了1.3億光年的漫長旅程,以近2秒之差先后抵達地球。“這告訴我們,引力波與伽馬射線暴以相同速度傳播,都是光速,完全符合愛因斯坦的預言,”麥克內里說,“愛因斯坦又對了!”
那么,這次事件的肇事者——兩顆中子星碰撞的結局是什么?
“我們實際上并沒有確切的信息,”LIGO項目發言人戴維·休梅克在發布會上說,“如果成為黑洞,那將是已知質量最小的黑洞;還有一種可能是成為中子星,那將是已知質量最大的中子星。”
當天在華盛頓舉行的發布會分為先后兩場,除了賴茨、麥克內里和休梅克外,還有“處女座”項目官員以及多名望遠鏡觀測領域科學家參加。這種安排傳遞的信息是,天文學領域的國際合作日趨重要。
賴茨說,正是有了來自世界各地多個天文臺數千名天文學家的共同參與,他們才能在兩個月內把一個引力波事件的故事差不多講完整。
“又一次,我們做到了。但這次,我們大家都做到了。”他說。
編輯:秦云
關鍵詞:愛因斯坦 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