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與人權進步(全文)
兒童疾病防治成果得到鞏固。2016年,艾滋病母嬰傳播率下降到5.7%,新生兒破傷風發病率保持在1‰以下。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均保持在99%以上,繼續保持無脊髓灰質炎狀態,兒童肺結核報告發病率保持在較低水平。2016年,遺傳代謝性疾病(苯丙酮尿癥和先天性甲狀腺功能減低癥)篩查率達到96%,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項目實施范圍已覆蓋全國21個省(區、市)的354個縣(市、區)。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貧困地區新生兒疾病篩查、地中海貧血防控試點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老年人健康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截至2015年底,全國建有康復醫院453所、護理院168所、護理站65所,比2010年分別增加了69.0%、242.9%、16.1%;全國康復醫院、護理院、護理站從業衛生人員分別為36441人、11180人、316人,比2010年分別增加了96.5%、286.7%、69.9%。2015年,國家為65歲及以上老年人體檢達1.18億人次,健康管理率達82%。老年人心理健康得到充分關注,國家和社會通過各種形式向老年人宣傳心理健康知識、提供心理輔導,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深入推進。2016年在全國遴選確定90個市(區)為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單位。全國醫養結合機構共有5814家,床位總數達121.38萬張。其中,養老機構設立醫療機構3623家,醫療機構設立養老機構1687家,醫養同時設立504家,有2224家納入了醫保定點范圍。積極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質量控制體系更加健全,醫養結合機構的服務質量顯著提升。
殘疾預防與殘疾人康復服務持續加強。2016年和2017年,國家分別頒布《國家殘疾預防行動計劃(2016-2020年)》和《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殘疾預防與殘疾人康復工作納入法治化發展軌道。2012年至2016年,全國共有1526萬殘疾人得到基本康復服務。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殘疾人康復機構7858個,在崗人員22.3萬人,947個市轄區和2015個縣(市)開展社區康復工作,配備45.4萬名社區康復協調員。自2017年起,國家將每年8月25日定為“殘疾預防日”。
殘疾人康復體育的覆蓋面逐步擴大。推進“十三五”殘疾人體育基本公共服務。實施“由西向東”“自北向南”“先薄弱后發達”的地區引導政策,資助西部6省(區、市)康復體育進家庭項目8000戶,撬動全國服務88884戶,補貼新建社區健身示范點50個,撬動全國新建1842個。全國經常參加體育健身活動的殘疾人比例提升至9.6%。
殘疾孤兒得到特別關愛。2015年以來,國家將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對象中具有手術適應癥的病殘兒童,以及社會散居孤殘兒童納入“明天計劃”資助范圍,參照福利機構內孤殘兒童的救治政策和做法,實施醫療康復,數以萬計的“明天計劃”術后康復兒童融入了社會。福利機構內凡具備手術適應癥的新增患兒都能在最佳治療時機得到手術救治。截至2016年底,國家已投入資金8.6億元,為9萬多名殘疾孤兒實施了手術矯治和康復訓練。
七、 積極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和國際醫療援助
中國是醫療衛生領域國際合作的倡導者、推動者和踐行者,始終致力于實現國際人口與發展大會行動綱領,全面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特別是健康領域可持續發展目標,積極開展對外醫療援助和全球應急處置,認真履行健康領域國際公約,勇于承擔國際人道主義責任。
參與醫療衛生國際規則體系建設。中國較早簽署批準《世界衛生組織組織法》,加入《麻醉藥品單一公約》《精神藥物公約》,參與制定《阿拉木圖宣言》等一系列國際條約、宣言,響應《兒童生存、保護和發展世界宣言》。2016年,在第69屆世界衛生大會上,中國提出并推動通過“促進創新和獲取安全有效可負擔的優質兒童藥品”決議,得到各方積極回應。
與世界衛生組織開展深度合作。2016年,在北京簽署發布《中國-世界衛生組織國家合作戰略(2016-2020)》,確定衛生政策、規劃、技術、人力資源等領域的合作。2017年,簽署《關于“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關于“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的執行計劃》,共同致力于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衛生應急、傳染病防治、傳統醫學等領域的合作。
國際醫療衛生交流合作不斷擴大。中國與其他國家開展健康領域的經驗共享和戰略對話,每年舉辦多個醫療衛生服務領域的國際研討會。2015年12月,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宣布中非公共衛生合作計劃,包括參與非洲疾控中心建設等重要舉措。2016年10月,與埃塞俄比亞等15個亞非國家建立對口醫院合作關系。2017年4月,與馬拉維等非洲國家簽署醫藥衛生合作協議。從2005年開始,中國已培訓數千名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官員和技術服務人員,推動中國民間組織在津巴布韋、肯尼亞等國家及湄公河地區開展青少年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預防的教育培訓項目。
對外醫療衛生援助成績卓著。1963年以來,中國先后向69個發展中國家派遣了援外醫療隊,累計派出醫療隊員2.5萬人次,治療患者2.8億人次。2015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系列峰會上宣布將在未來5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100所醫院和診所、實施100個“婦幼健康工程”等重大衛生援助舉措。截至2017年6月,中國共有1300多名醫療隊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在全球51個國家工作,在華培養了2萬多名受援國際醫療衛生管理和技術人才,建設了綜合醫院、專科中心、藥品倉庫等150多個標志性設施,提供了急救車、診療儀器、疫苗冷鏈等多批醫用物資,向非洲捐贈抗瘧藥品,挽救了4000萬人的生命。自2008年起,中國為非洲國家設立了30個瘧疾防治中心,提供價值1.9億元的青蒿素類抗瘧藥品。
全球應急處置有效開展。中國達到《國際衛生條例》履約標準。積極引領國際應急救援行動,先后加入應對安哥拉、圭亞那的黃熱病、寨卡病毒等疫情。2014年,西非暴發埃博拉出血熱疫情,中國連續4輪向疫區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現匯和物資等援助,共計價值1.2億美元。派遣1200多名醫護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赴疫區及周邊國家,累計完成樣本檢測近9000份、留觀診療病例900多例、培訓1.3萬名當地醫療護理和社區防控骨干。2015年,尼泊爾發生8.1級特大地震,中國先后協調安排4支共193人的中國政府醫療防疫隊伍赴尼泊爾災區開展救援,累計救治傷員2600多人次,培訓衛生防疫技術骨干1000余人。
中醫藥的國際認同度持續提升。中醫藥已傳播到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與東盟、歐洲、非洲等地區和衛生組織合作的重要內容。“中醫針灸”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已有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18個將針灸納入醫療保險體系。
結束語
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民健康權利,把維護人民健康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要務,實施了一系列利當前、惠長遠的重大舉措,中國健康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生天地間,長路有險夷”。中國清醒地認識到,保障人民健康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長時間的持續努力。當前,由于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由于疾病譜、生態環境、生活方式不斷變化,中國仍面臨多重疾病威脅并存、多種健康影響因素交織的復雜局面;同時,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觀念增強,人民群眾對健康產品、健康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并呈現出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特征。中國既面對著發達國家面臨的健康問題,也面對著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健康問題。
為了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的健康權,中國正在加緊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已制定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等一系列規劃綱要,并提出“三步走”的目標,即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主要健康指標居于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到2030年,促進全民健康的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中國各級政府將繼續以高度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奮力推動衛生與健康事業全面發展。
健康是人類的永恒追求,健康促進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將健康確定為重要可持續發展目標,全球健康體系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時期。中國將一如既往地積極參加健康相關領域的國際活動,深入參與全球健康治理,大力落實健康領域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配合“一帶一路”建設,增進同沿線國家衛生與健康領域的合作,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互學互鑒。在“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中,中國愿與世界人民攜起手來,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健康世界而不懈努力。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 發展與人權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