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如何打好“保衛藍天”這場硬仗?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 題:如何打好“保衛藍天”這場硬仗?
新華社記者高敬、鞏志宏、張華迎
環保部日前公布了上半年“藍天保衛戰”戰況——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平均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PM2.5濃度同比持平,PM10濃度微降。其中,京津冀地區13個城市上半年的PM2.5濃度同比上升14.3%,PM10濃度同比上升13.2%。
專家認為,多種原因導致京津冀上半年的數據出現反彈,下半年,要進一步明確治理的重點,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怎么看待上半年的“成績單”?
今年4月開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迎來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將持續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按常理來看,在大力度進行環保督查的情況下,各地的污染尤其是“散亂污”企業的污染應該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為什么數據反而會出現反彈呢?
京津冀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總體專家組解釋說,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一季度污染氣象條件總體不利。氣象研究表明,北極海冰的融化及北極濤動異常,改變了我國北方地區的冷空氣活動路徑,減小了冷空氣南下強度,導致空氣流動變緩,區域溫度明顯偏高,易形成大范圍靜穩、高濕及逆溫等不利氣象條件。以京津冀地區為例,1至2月出現多次持續空氣重污染過程,拉升區域PM2.5濃度。
專家同時指出,工業生產和需求回暖導致污染物排放量增長。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一直處于擴張區間,反映制造業經濟擴張。今年一季度,天津、河北、山西和山東的火力發電量相比2016年同期分別升高了16.8%、4.3%、9.4%和9.3%;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和山東的粗鋼產量也有不同程度上升。
同時,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指出,2016年11月底,環保部對全國1436個國控站點監測事權全部完成上收任務,由以前的“考核誰,誰監測”轉變為“誰考核,誰監測”。監測事權上收后,在采樣、數據處理與審核等環節上更規范,基本排除了原有的在監測數據上可能存在的一些造假行為。“數據雖然不好看,但是真實性提高了。”他說。
保衛藍天還面臨哪些難題?
秋冬季節是我國北方地區容易發生重污染天氣的時間。彭應登說,正是為了減輕冬季的壓力,環保部和各地積極采取了“冬病夏治”的措施。
環保部等多部門今年初印發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方案包括違法“小散亂污”企業依法取締、全面推進冬季清潔取暖、工業企業大氣污染綜合治理、部分工業企業錯峰生產等措施。
彭應登表示,以“散亂污”企業整治來看,“2+26”城市最初上報了5.6萬家企業名單,最新發布的數據為17.6萬家。如果能按要求在10月底之前將這些企業整治到位,區域的污染物至少要削減五分之一以上。
從環保部強化督查情況看,一些地區“散亂污”企業整治仍不到位。如督查組近期發現,天津市“散亂污”企業清理整頓不徹底現象依然突出,個別企業違法生產屢禁不止,甚至存在撕毀封條現象,還有一些企業無環保手續和污染治理設施,但并未列入“散亂污”排查清單。
督查同時發現,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問題突出。橡膠和塑料制造、機械制造、涂料及噴涂、膠合板材、包裝印刷等行業問題最為突出,一些企業存在未配套建設或閑置、停運揮發性有機物(VOCs)治理設施的情況。
如何打好下半年的“硬仗”?
今年冬天,我們的空氣質量將會如何?重污染天氣能不能減少一些?
彭應登指出,氣象因素非常復雜,目前不太好對下半年形勢進行準確預判。“天幫忙是不可靠的,最根本的還是在人為控制的污染排放上盡可能多努力。”他說。
天津市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鄧小文認為,經過這幾年大刀闊斧地治理,諸如控制揚塵、實現燃煤電廠的超凈排放、供熱鍋爐改燃等容易操作、見效快的污染源已基本治理了,大氣污染物減排空間進一步收窄,產業結構與區域環境改善目標之間的矛盾將會越來越深,要加快在產業和能源結構調整上做文章。
京津冀大氣污染治理工作正快馬加鞭地實施。北京市全面實施清潔空氣行動計劃,將繼續壓減300萬噸燃煤、關停一般制造業的污染企業500家、嚴控高排放重型柴油車等。
河北省委省政府出臺1+18大氣治理專項實施方案,涉及清潔取暖、工業治理、機動車尾氣、揚塵整治、礦山整治等,并建立責任時限清單,強力推動工作進展。
天津今年共安排清新空氣行動工程任務719項,截至今年5月底,已完成262項。下半年,將圍繞控煤、控車、企業治理等15個專項整治行動,全面加快治理任務進度。
彭應登表示,通過這么大力度的“冬病夏治”措施,預計今年冬天環境空氣質量改善應該會比較明顯,特別是大范圍、長時間重度污染天氣的頻度和峰值或會減弱。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企業 治理 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