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實現“四個新作為”,需加快創新轉型

2017年06月06日 13:18 | 作者:黃金平 | 來源:解放日報
分享到: 

■上海是國資國企的“重鎮”,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是上海改革創新的關鍵一招棋,根本目的是管好國有資本、放活國企,讓國資更好體現國家戰略定位,通過國資管理創新帶動國企改革發展

■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為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上海加快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鼓勵科研人員帶著科技成果離崗創業,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

作為上海新一輪發展的主線,“創新驅動,轉型發展”這一重大戰略抉擇是在深入調研基礎上,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從國家對上海的戰略定位、從上海自身發展的階段特點出發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今年全國“兩會”上海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了“四個新作為”的要求。實現“四個新作為”,上海必須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創新轉型。

“試驗田”意味著開拓

“良種”就是制度創新

改革創新是中央對上海的要求,也是上海的出路。以經濟體制改革為引領,以自貿區建設為突破口,加強重點領域改革系統集成,是上海改革的重點。

上海自貿試驗區是全國第一家自貿試驗區,是中央為推進新一輪改革開放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強調,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是塊大試驗田,要播下良種,精心耕作,精心管護,期待有好收成。“試驗田”意味開拓,“良種”就是制度創新。作為改革高地,上海自貿試驗區堅持以開放倒逼改革,把制度創新作為核心任務,在建立以負面清單管理為核心的外商投資管理制度、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制度、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制度、以政府職能轉變為核心的事中事后監管制度等方面,保持先發優勢,用好用足擴大開放的優勢和潛能。

上海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激發了市場創新活力和經濟發展動力,區內新注冊企業至今已有4萬家,超過自貿試驗區掛牌前20多年的總和。以浦東1/10的面積,創造了新區3/4的生產總值;以上海1/50的面積,創造了全市1/4的生產總值,反映出制度創新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持續動力。

三年多來,上海自貿試驗區的改革創新理念和10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分領域、分層次在全國復制推廣。同時,第二批、第三批自貿試驗區逐步獲批建立,形成從沿海到內地的格局。自貿試驗區是連接中國和世界的一扇窗口。從這里看出去,是全球經濟動向和期待;從這里望進來,是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實力。

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關系。上海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破除制度性瓶頸,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造的活力。全面實施“證照分離”改革,探索行政權力的標準化管理,全面實施按行業、領域和市場等形成的一系列事中事后監管工作方案。通過改革創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換來了企業的動力和市場的活力。

上海是國資國企的“重鎮”,但從總體上說,國資國企的動力活力不夠,能級能量還不夠高。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是上海改革創新的關鍵一招棋,根本目的是管好國有資本、放活國企,讓國資更好體現國家戰略定位,通過國資管理創新帶動國企改革發展。2013年12月率先推出“上海國資國企改革20條”意見,為國企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016年上海地方國企實現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資產總額均排名全國省市和計劃單列市之首,為上海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保障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

科研成果轉化成關鍵

集聚和激勵人才是根基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快科創中心建設,是新形勢下中央對上海的新要求、新定位,也是上海突破自身發展瓶頸、重構發展動力的根本舉措。上海堅持把建設科創中心作為當好創新發展先行者的重要載體,加強頂層設計,形成科創中心建設“22條”和一系列配套政策,加快構建支撐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具體而言,上海集中力量建設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匯聚一流的大科學基礎設施和高水平的創新單元、機構和平臺;推進一批研發、轉化的功能平臺建設,支撐產業創新發展;打造一批創新集聚區,以承載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任務;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鼓勵和營造全社會的創新氛圍。

科技成果轉化是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關鍵。科技成果轉化不了,就難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上海制定實施《關于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實施意見》,加大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下放力度,對科技成果市場化定價機制和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予以明確規定,提高科研論文、研究成果從“紙”變“錢”的能力和水平,不斷轉化為新的生產力。

例如,上海理工大學將太赫茲技術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作價入股成立公司,并協議將公司72%的股權授予研發團隊。雖然這不是上海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現股權激勵的首例,但在此案例上,有關部門形成了共識和會議紀要。由此,高校科技成果的股權激勵有望變得暢通。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為更好地吸引人才、集聚人才、留住人才,上海加快建設創新創業人才高地,落實公安部支持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12項出入境政策,積極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帶著科技成果離崗創業,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創業的活力。

現在,上海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初見雛形。從“神舟”飛天到深海探摸作業,再到世界最強激光脈沖輸出等,在這一系列中國科學大事件中,都閃現著上海科學家的身影,也凝聚著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智慧。

壓減“三高一低”產能

打造一批“四新”經濟基地

近年來,上海產業結構調整進入加速通道,低端、污染企業關停并轉,不適應上海定位的產業向外轉移,資源要素逐漸向高端產業和新經濟領域集聚。我們清醒地意識到,要積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改變以高投入、高增長求回報的思維定式,轉變要素驅動的發展方式,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下定決心減少經濟增長對重化工業、投資拉動、房地產業和加工型勞動密集產業的依賴,堅持以質量、效益、結構優化為導向的發展。

加快建立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新型產業體系,已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按照“高端化、集約化、服務化,三二一產業融合發展”的方針,上海深化推進國家和市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中心城區服務業發展能級和水平進一步提升,郊區各具特色的服務業快速發展。2016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0.5%。瞄準國際前沿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制定“中國制造2025”上海行動綱要,民用航空、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取得重點突破,新支線客機正式交付、大型客機正式下線,戰略性新興產業占GDP比重從2012年的12.4%提高到2016年的15.2%。

在壓減“三高一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落后產能的同時,創建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業的經濟實踐區,打造一批創新企業集聚、產業生態完備、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四新”經濟基地。智能家居、在線醫療、遠程教育等新興服務業態不斷涌現,三維打印、機器人、智慧照明等新興領域快速成長。

經過多年的調整,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出現了較好的局面。2016年全市 GDP 達到27466.15億元,比2015年增長6.8%。這是自2008年以來,上海年度GDP增速第一次跑贏全國增速。與之相伴,近10年來GDP單位能耗降低了45%以上;企業盈利、政府財政收入、居民收入等,每年都實現了預期的增長目標。可以說,我們實現了一個艱難跨越。這為加快創新發展和經濟轉型奠定了基礎。

(作者單位: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上海 加快 發展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日本激情一区二区 | 亚洲人成电影网久久影视 |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乱码 | 亚洲AV网站在线 | 在线精品视频A免费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