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李東朗:革命文化是黨和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第四,革命文物和文學藝術作品。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黨領導各級組織、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開展各種各樣的斗爭,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役戰斗,創建了許多革命根據地和紅色政權,因此留下大量的革命遺址、遺跡和革命紀念物,如重要事件、重要會議、重要戰役戰斗及人物活動紀念地,革命領導人故居,革命烈士陵園和烈士墓等各類革命遺址,以及大量的革命遺物等。革命文藝工作者創作了一大批宣傳、動員革命和鼓舞革命斗志的文藝作品,如小說、詩歌、戲劇、音樂、歌曲、舞蹈、美術、標語口號、石刻等,人民群眾有感于黨和革命,創作了大量民間藝術作品,如革命故事、歌謠等。這些革命文物和文學藝術作品,是中國革命斗爭歷史的重要見證,是革命文化的重要載體和有機組成部分。
革命文化的價值長存
革命文化是基于革命、由革命而發展興盛的文化,又服務于革命,反作用于革命,在革命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一是強勁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思想、革命主張及其路線方針政策,引領了實行革命和發展革命的方向,發揮了普及革命理論和思想的作用。二是做了廣泛的革命輿論動員。革命文化與自由、解放、翻身、新生、救國、獨立等意涵密切關聯,富有革命性、民族性、大眾性,既指明了“中國向何處去”的方向,又貼合實際地觸及了廣大人民群眾如何實現翻身的現實問題,因此在發動、組織人民群眾進行革命方面,發揮了突出的功效。“打倒列強除軍閥”、“打土豪,分田地”等主張和口號,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革命積極性,使其前仆后繼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三是提升了人民群眾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革命文化形象地、藝術地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政治觀、革命觀、價值觀與群眾觀,鮮明地表達了中國共產黨的價值追求,在傳播革命思想的同時,拉近了人民群眾與黨的關系,促進了人民群眾對黨、對革命的認同和支持。
雖然今天已經遠離了革命戰爭時期,但革命文化的價值和意義仍然留存。因為革命文化貫穿于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黨人根本宗旨和最高價值觀的生動表達;作為上層建筑,革命文化與新中國的經濟基礎和社會發展是非常契合的;特別是革命文化蘊涵的完全獻身中華民族、為之奮斗不息的政治信念、革命精神和革命情操、革命風范,是引領我們為黨、國家和中國人民努力奉獻的楷模,永遠值得后人敬仰、汲取和效仿。
社會上所謂“告別革命”的觀點,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屑革命文化的認識,毫無疑問是錯誤的。中國歷史的巨大變遷清楚地說明:革命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奏,它掃除了阻礙中國走向現代化的障礙,是實現中國社會走向光明前景的偉大變革;在革命過程中形成并有力助推革命的文化是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先進文化具有強烈感化力和悠久傳承性,不是想忘棄、想否定就能忘棄和否定的。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革命文化 黨 人民 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