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秀風采秀風采
吳光輝:讓夢想一飛沖天
始于少年的“設計”生涯
和C919項目設計歷程一樣珍貴的,還有一去不復返的時光。
“學習飛機設計,以后可以做總設計師!”人生總是會有一些美好的巧合點綴。吳光輝讀大學時,堂姐夫說的一句玩笑話,就是他人生的神奇呼應。
——1977年選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時,專業是保密的。“先體檢,后錄取,收到錄取信后,再填專業。”真正開始學習飛機設計之后,年輕的吳光輝在和堂姐夫一句輕松說笑后,立下了一個“總設計師”的志向。
志向可以由一句話觸發,但志向背后對專業的興趣和愿意為之付出的努力,卻一定不是無源之水———讀大學之前的吳光輝,就是一個喜歡動手操作、學習原理的典型“技術男”。
武漢一中邊上的電子市場,是少年吳光輝閑暇時流連忘返的地方,各種電子元器件、銅線是他眼里至愛的寶貝。上世紀70年代初,父母支援三線建設,吳光輝到了江西一個偏僻小鎮。所在的工廠旁邊一所共產主義勞動大學分校,就是他的“中學”。“除了能學到點文化知識,學校還定期組織學工學農。”“手里有書就讀,對無線電更是產生了濃厚興趣。”當時的吳光輝,甚至還用“論斤稱”的元器件組裝出一臺收音機。
“沒想到后來那臺收音機還被偷走了,派出所追回來時,看著那些露在外面彎彎繞繞的復雜結構,還以為是什么諜報用品!”吳光輝笑說,這個手藝還給他帶來了額外的“收益”。“我自己組裝的收音機,還能收到美國之聲,每天聽兩個小時英語教學節目,慢慢英語也練好了!”
高中畢業,適逢“上山下鄉”,有留在工廠這一選項的吳光輝,選擇了“下鄉”,回到老家武漢蔡甸,“幫老鄉修收音機”又成了吳光輝最愛做的事情……現在,當地還有不少老鄉,仍然記得“那個會擺弄收音機的小伙子”。
天分與興趣總能被輕松愉快圍繞,講到少年往事,吳光輝臉上滿滿是笑意。而一旦把興趣轉化為夢想與志向,需要的就更多是“坐得住冷板凳”的付出與耐心了。
1977年,高考恢復,吳光輝在千軍萬馬中闖了出來。“我們經歷過那個時代的特殊和艱苦,會特別珍惜能安心學習、實現夢想的機會。”
1978年春,從漢口到南京,去南航報到。這一段一路向東的路,似乎也是吳光輝從無憂少年到拼搏青年的“變身之路”。
靜謐靈秀的大學環境至今讓吳光輝記憶猶新,心也沉靜下來。“剛進學校,就發現了差距,在高數課程上明顯感覺吃力。”為彌補學業,吳光輝舍得花力氣、花時間。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在了“補短板”上,一道高數題就可以讓他“忘我”,抬眼的工夫,教室里常常只剩下了他一個人。
大二時,學校注重讓學生去做工程實踐。到飛機設計研究所的學習鍛煉,給了吳光輝動手的機會,也給了他深入思考的契機。“看似深奧的問題總能在一次次技術鉆研和思想碰撞中變得清晰。”
吳光輝還利用實踐的機會,聯想起自己對無線電的愛好和專業學習之間的關系,“當時還回想了第一次組裝起來的收音機不響的情況。在那個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焊接問題,導致不導電。有時不注意,一接上就燒了,就像科學實驗,要不斷調試、試驗,磨礪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吳光輝也漸漸明白,工程實踐中從系統的角度思考問題,注重統籌兼顧、完善細節的重要。
同樣的環境對于每個人的不同意義,正是取決于看待這個環境的不同態度。工科背景的吳光輝在大學,還保持著對社團工作的熱情,擔任學生干部、服務同學……每一分付出,每一點歷練,都在為后來的成長發力,源源不斷積累著能量。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飛機 吳光輝 C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