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名牌”大學的社會責任
重點建設中的馬太效應
在過去20多年中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中,重點建設工程的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對重點建設高校的推動作用。比如,根據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2004年位居全球500強的中國高校只有8所,2015年上升到41所,這些高校絕大部分都是985高校;又比如根據相關統計,在2006年擁有ESI前1%學科的985高校是22所,而到2016年,39所985高校中的38所都擁有ESI前1%的學科。重點建設工程吸引了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重視,加大了全社會對高等教育的投入,提升了中國“名牌”大學的全球競爭力,這些都是積極的方面。但也存在消極的方面。國務院關于“雙一流”建設的總體方案就指出,重點建設也存在“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復交叉”等問題。而尤其值得重視的是重點建設中的馬太效應。近20年的重點建設工程,極大地拉開了重點建設高校與非重點建設高校之間的辦學實力。有“好事者”對2015年部分985高校的經費預算進行了對比,發現即便985高校之間,經費差距也相當驚人,高達數倍甚至數十倍。傾斜政策帶來的紅利,往往是以n次方的形式滾動。比如,某個重點高校在某類重點人才建設項目上,比其他高校多獲得幾個指標,這些指標本身,就意味著額外的獎勵和經費;而在另一類或若干類的項目評審或評獎評優上,多出來的幾個指標又成為該校優秀的證據,幫助該校獲得新一輪或若干輪的獎勵和經費;非原始指標的大量重復使用讓這種情況層層疊加,贏者反復通吃,使得一些本來以競爭和創新為基本動力的學術領域,也成了既得利益者的溫床。高校之間的差距,也因此越來越大。
2012至2013年,我們曾經對中國高校的戰略規劃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從2000多所高校中分層抽取了795所高校,回收有效問卷378份。回復的378所高校中:16.4%為211高校(包括985高校),57.4%為非211本科院校,26.2%為高職院校。我們驚異地發現,這些回復的高職院校,在描述學校發展愿景時,沒有一所高校填寫“世界一流高?!保环?11本科院校,有理想建設成為“世界一流高?!钡谋壤矁H僅為0.9%;而對應的211、985高校,比例為24.2%。高職院校、非211本科院校和211、985高校的差異,本來是人才培養定位的不同和功能的差異,我們要建設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當然也要建設世界一流的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然而現在這些學校之間已經有了深深的鴻溝,甚至接受調查的高職院校,竟沒有一所有雄心建成世界一流高校。
編輯:梁霄
關鍵詞:名牌 大學 社會 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