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全面依法治國開啟中國法治新時代
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
司法部副部長、黨組成員 熊選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要發生作用,首先全社會要信仰法律。我國經過30多年的法治宣傳教育,增強了全社會的法治觀念,提高了全體公民的法律素養,同時催生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律服務需求,也對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讓法治成為全民信仰。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的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使人民群眾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基石和重要目標。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開展全民普法,把法律交給億萬人民群眾,不僅是人類法治發展史上的一大創舉,也是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的基礎性工作。要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論述,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深入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深入宣傳黨內法規,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抓好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發揮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表率、示范作用;堅持法治教育從青少年抓起,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一體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網絡,引導青少年增強法治觀念、養成守法習慣;繼續深化“法律六進”活動,加強新媒體新技術在普法教育中的運用,充分利用互聯網、“兩微一端”、動漫、微電影等,提高法治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堅持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結合,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
切實加強公共法律服務,提供系統精準專業的法律幫助。法律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越來越多地需要專業法律幫助和支持,人民群眾在獲得衣食住行等公共服務的同時,依法維護權益、追求公平正義的愿望更加強烈,需要更專業、更優質的法律服務。要加強律師工作,引導廣大律師依法履職盡責,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司法公正。進一步建立健全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制度,大力發展公職律師、公司律師隊伍,促進提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依法經營、依法管理能力水平。既推動律師為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中國企業、公民“走出去”提供高效法律服務,又引導廣大律師為教育醫療、扶貧攻堅、涉法涉訴等民生領域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要拓展和規范公證法律服務,提高公證質量和公信力,切實發揮公證預防性法律制度作用,公平維護各方當事人合法權益。要加大法律援助力度,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提高法律援助質量,讓困難群眾打得起官司,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要規范司法鑒定,健全統一司法鑒定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司法鑒定在實現司法公正中的作用。要大力加強人民調解,把調解矛盾糾紛的過程變成做群眾工作和法治宣傳的過程,發揮好人民調解定分止爭、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作用。
法治工作者與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營造良好社會法治環境。培育法治信仰、弘揚法治精神,是一項全民參與的社會工程,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要堅持法治工作者和社會力量并重,推動形成責任主體明確、資源有效整合、宣傳社會聯動的良好工作格局。實行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建立健全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以案釋法制度,加大執法、司法過程中的普法力度,發揮典型案例的教育警示作用,使辦案過程成為向群眾弘揚法治精神的過程;落實“誰主管誰負責”的普法責任,各行業、各單位在管理、服務過程中,結合行業特點和特定群體的法律需求,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健全媒體公益普法制度,倡導大眾傳媒自覺履行普法責任,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制作刊播普法公益廣告,針對社會熱點和典型案(事)例開展及時權威的法律解讀,積極引導社會法治風尚;各級黨組織要履行學習宣傳黨內法規的職責,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黨內法規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為黨內法規的貫徹實施營造良好氛圍;進一步深化基層組織和部門、行業依法治理,發揮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積極作用,提高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進一步深化法治創建工作,深入開展法治行業、法治縣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等創建活動,營造全社會崇尚法治、踐行法治的良好環境。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法治 推進 立法 改革 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