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一家三代高考命運的四十年流變
大學的變遷——祖孫三代在母校留影
今年5月,中國政法大學舉行65周年校慶大會,王穎昕作為本科生代表發言。“我是家中第三代法大人,我的姥爺和我爸爸同樣都畢業于政法大學?!背擞H情之外,一家人也被另一重校友的身份所連結。
彼時,坐在觀眾席上的郭樹松一邊鼓掌一邊回憶起初進法大校門的情形。1963年秋,他帶著和父親到信用社貸的12塊錢,揣著錄取通知書,走了10里路到縣里,又從縣里坐汽車到保定,從保定坐火車輾轉進京。終于到達了坐落在北京西郊學院路的北京政法學院,郭樹松走進校門,望著高聳的六層高磚混教學樓,雕花拱門尤覺氣派,從南到北、從西到東,走路不會超過5分鐘,而學校周圍是大片的莊稼和荒地。6個班二百多人擠在一間教室聽課,鴉雀無聲。
郭樹松回憶,當年學校只有一間容納一百多人的閱覽室,同學們在此可以借閱一些其他院校的教材,一本教材全班輪流著傳閱?!澳菚r民國時期的法律已被完全廢除,新的法律體系還未建立,我們的法學專業課只是以理論學習為主。”郭樹松說,1963年的法大雖說設施簡樸,但是也打開了學子們法學的視野和對國家法治建設的期冀。
到了1987年,北京政法學院更名為中國政法大學,昌平新校區在這一年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那年8月的一個早晨,19歲的王振力來到昌平區新建的校區作為新生報到。
站在校門口,王振力看到的是一片仍在開工建設的工地,只有兩三棟教學樓和一棟“梅園”宿舍樓,放眼望去,一抹晨曦在中國政法大學的牌匾周遭鑲嵌了一縷金邊。那場景正好像彼時的中國,市場經濟呼之欲出,法治建設輪廓初現。這一點從當時的課程設置上也能看出個大概:1987年,法大設置了政治學、法學兩個專業,共有4個系,課程設置上刑法、民法、訴訟法等已經與現在相似,也有各種各樣的選修課。當時給王振力上課的老師如江平、舒國瀅等現在已經多成為中國的法學泰斗。
而作為家里的寵兒,第三代人王穎昕高考填志愿時,在究竟要不要女承父業這個問題上,起初讓全家有點糾結。“上網查到分數時是晚上12點,我爸和我討論志愿到了凌晨兩三點,也許是命運的安排吧,一來二去還是被第二志愿中國政法大學錄取。我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法三代’?!?014年秋天,王振力和妻子送女兒去學校報到,而舅舅則開著車帶著姥爺、姥姥等親戚前往北京,車里裝滿了王穎昕的行李。到達學校后,一家三代“校友”在“中國政法大學”牌匾前拍了一張照片。
在大學包分配的年代,郭樹松、王振力都被分配到邯鄲市政法系統工作。和父輩、祖輩不同,王穎昕從一進大學就給自己個人職業做了相應的規劃?!按笠?、大二好好學習專業,參加社團和講座,大三開始準備司法考試還有研究生考試?!睆睦褷數礁赣H,都很支持孩子考研,姥爺郭樹松和父親王振力都認為, “讀這個專業,研究生學歷,才可能找到個比較好的工作。我們上兩代從沒像現在競爭激烈?!?/span>
掌聲又一次響起。郭樹松被外孫女精彩的演講從碎片的回憶中喚醒。幾番寒暑,際遇變遷,半個多世紀里,一家三代人走進同一所大學,而那不同時空里的三次高考,將永遠定格在記憶中,成為聯系一個家庭命運的特殊紐帶。(記者 劉旭 李夢婷)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考 命運 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