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一家三代高考命運的四十年流變
出場人物
郭樹松,1943年生于保定清苑縣,今年74歲。1963年考入北京政法學院(中國政法大學前身),公社首個大學生。曾任當地人大處級干部,現退休。家庭身份為姥爺。
王振力,1968年生于邯鄲大名縣,今年49歲。1987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當年縣文科狀元。現就職于當地法院。家庭身份為父親。
王穎昕,1995年生于邯鄲市,今年22歲。2014年考入中國政法大學,市文科14名?,F就讀于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家庭身份為外孫女、女兒。
高考的“沖動”——“脫農”、精英與多一種人生選擇
郭樹松生長在保定農村,郭家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靠著掙工分過活討生計。1963年那年,老郭已經20歲,在當地的縣高中讀書,由于有點稟賦,還經常幫助老師出個黑板報啥的,讓一班同學好生羨慕,這個頗帶有“文藝范兒”的工作也讓老郭生出一種朦朧的自豪感和愛戀,直到有一天,老郭突然覺得在“餓著肚子干農活”和“出黑板報”之間,有一個跳板可以讓他跳過去徹底“脫農”,那就是——高考!
“上大學,當公家人,還能吃飽飯!”就這么簡單,這就是老郭的高考“沖動”!他記得1963年7月那個炎熱的下午參加完高考后,他用袖子抹著鬢角的汗水走進家門時,郭父詫異地問怎么這么早就放假回家了,“我說參加完高考了,父親說高考是什么,趕緊下地干活去!”
老郭的女婿王振力作為60后,在30年前的1987年參加高考時正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蔚為壯觀的時期。家中排行老三的王振力出身于教師家庭?!霸谖覅⒓痈呖嫉哪莻€年代,高考是人生唯一的出路,沒有別的選擇。”王振力說,在備考時,他就不斷告誡自己,不論用多少年也要考上大學,這是一個縣城青年前往大城市、用知識改變命運成為精英的最好機會。他正是懷著這樣的心情,緊緊握著家里特意給他置備的“豪華”文具——一支英雄金尖鋼筆走進考場的。
作為90后,王穎昕對于考大學的感覺則和祖輩、父輩完全不同:“其實我一點也沒有緊張。高考不是我的救命稻草,它只是一次經歷。哪怕河北是高考大省,其實每年的本科錄取率也接近50%,在當下上大學只是多了一種選擇而已,其實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編輯:梁霄
關鍵詞:高考 命運 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