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空心村古建面臨“養老”難 村子人多古建往往保存得好
過去5年里,唐大華與1000多處古建筑合過影。
合影里,他不會像游客那樣比出“V”字手勢,也很少是畫面的主角。在那些不同年代不同規模的建筑面前,他身形極小,小到五官都看不清楚,有時干脆只有一個背影。
他把自己當作參照物,只為讓人看清這些古建筑的規模,以及“破壞成什么樣”。
在他的分類里,被損壞的古建筑分為兩類:“已死的”和“將死的”。這幾年,唐大華見過的“死法”各異:有的失火后,燒得只剩幾堵墻,想斷代都斷不出來;有的年久失修,任憑“雨打風吹去”,最終只余幾根柱子;有的遭遇“改建”,一年后卻原地拔起一座嶄新的仿古建筑。
還有一些古建筑主體仍立在那里,但屋頂或墻壁開了大洞,壁畫斑駁起皮,或是被人用刀割走……像是茍延殘喘的老人。
不過,唐大華覺得只要還剩“一口氣”,就有救回來的可能。
2013年,唐大華在微博上發起了一個“隨手拍 救古建”的活動。如今,他的7個微信群里,有近2000名像他一樣的古建筑愛好者。
這些人從事各樣的工作,古建筑是他們的共同愛好,總有人會把自己見過的受損古建筑的照片發給大家去鑒別。47歲的唐大華也并非專業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在家鄉山東德州,他經營一家IT公司。
唐大華不時把受損古建筑的照片發到網上。久而久之,他被人冠上了“盯子戶”的名號。
“盯子戶”盯上的很多是沒有文物保護“級別”的古建筑。他反復去,反復拍照,反復發帖。為了呼吁修繕,有一處古建筑,他去了17次,拍了17次。
唐大華說,我們只能盡最大努力保護古建筑。“留下的基數越大,才能流傳得更久。這不是選擇誰生誰死,而是讓更多建筑活下去”。
編輯:梁霄
關鍵詞:空心村 養老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