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新式港商”的路徑:在“一帶一路”上建個小鎮
“現在,工廠附近吸引了上萬村民聚居,那地方就以我們廠命名,叫飛達鎮,我就這樣在‘一帶一路’沿線上建了個小鎮。”香港飛達帽業董事總經理顏寶鈴說。
在香港業內,有人稱顏寶鈴是“帽后”。1959年出生在福建小城的顏寶鈴,1980年隨家人到香港,在內地經歷過“上山下鄉”,到了香港從零開始學粵語和英文,最初的工作是在工廠里做剪線頭的打工妹。
很快,顏寶鈴在香港發現許多外國人對中國貨有興趣,她就利用這個機會做起了中間商——手套、提包、帽子等等,客戶要什么,她就到工廠找什么。
她的丈夫顏禧強負責在家里接電話、印商標。當時,顏寶鈴夫婦住在九龍一套不到40平方米的房里,一間房自住,一間房出租,客廳則用來辦公。
一段時間后,顏寶鈴發現所有的產品中帽子的效益最好,從此專注于帽業。顏寶鈴與許多那個年代白手起家的港商一樣,事業上的有成,靠的是勤力、眼光和機遇。
1986年,夫妻二人成立飛達工藝廠,拿到迪士尼公司卡通形象的授權,生意有了規模。1992年,飛達在深圳設立生產基地。2000年,飛達帽業在港交所上市,成為全球第一家上市的制帽商。
但生意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前幾年,制造業開始遇到難關,不少港商在內地關門大吉,但顏寶鈴努力找出路。3年多前,她在孟加拉國找到商機。“當時大家對我的選擇都不理解,以為我癡咗線(犯傻)”。其實,孟加拉國是全球第二大成衣出口國,工人手藝嫻熟,勞工充足,但生活條件和陌生的法律文化的確是挑戰。顏寶鈴去廠房要坐牛車,有汽車也沒有路,每天吃榨菜、欖菜和腐乳。
就是在孟加拉,顏寶鈴感受到了“一帶一路”給她帶來的商機。2016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孟加拉國進行了訪問。訪問期間,兩國領導人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等多個合作文件。兩國間的“大動作”成就了她的事業,中國投了大筆資金在孟加拉國的電能領域,工廠可免受“一天停電25次”之苦;孟加拉交通建設提速,工廠到貨運港口的車程可從17小時縮減到4小時,顏寶鈴的工廠進入發展期。
現在,顏寶鈴孟加拉工廠的生產力占了集團營業額的65%,工廠從最初的一二百名工人增長到了3500人。工廠開始籌建第二期,想來上班的工人已經等在門口。
“到明年,我們希望有六七千工人。”顏寶鈴說,她的工廠所在的村落,原本只有400人,現在已吸引了逾萬人定居,“第二期開工的話,村落會有二三萬人。”這個村因此被孟加拉當地政府批準升格為“飛達鎮”。顏寶鈴認為,這是“一帶一路”建設對中國企業的支持和鼓勵。
“最讓我欣慰的是,在制造業壓力極大的情況下,我們的企業迎來第二春,同時也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特別是讓當地婦女能夠自立。下一步,我想把飛達鎮建成一家工廠、兩間學校、三萬村民的小鎮。教育是發展的根本。”
顏寶鈴,這位內地出生的香港企業家,走出了“新式港商”的路徑。
(據香港中國通訊社)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香港 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