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畫里有話 畫里有話
500人全家福幕后:動用4臺無人機19位攝影師
她的爺爺任朝羅今年81歲,正好連接了前后兩本家譜的間隔。他是村里輩分最大的人,跟著兒子任團結住在嵊州市里。
“我生孩子那天是早上8點多進去,下午3點多出來。后來他們告訴我,我爺爺一步都沒離開過產(chǎn)房外,飯都不去吃。”玄孫女剛一落地,任朝羅就算了生辰八字。
孩子軟趴趴的,一開始任蓉瀟都不知道該怎么抱。她剛剛開始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好沒影兒的她感覺忽然進入了一種情況,一種情況引出另一種情況,一來二去便連接出一個現(xiàn)實世界。
這個過程很像電影,就像在史鐵生筆下,虛無的銀幕上,忽然就有了一個蹲在草叢里玩耍的孩子,太陽照耀他,照耀著遠山、近樹和草叢中的一條小路。然后孩子玩膩了,沿小路蹣跚地往回走,于是又引出小路盡頭的一座房子,門前正在張望他的母親,埋頭于煙斗或報紙的父親,引出一個家,隨后引出一個世界。
對于老人來說,開端是石舍村半山坡上的老房子,透過窗戶第一次瞧見的世界。柿子樹樹枝延伸到屋頂上,最勇敢的孩子才敢爬上枝頭摘柿子。還有一種叫做“洋肥皂”的大樹,果子外皮可以用來洗手洗衣服。紅豆杉的果子淡淡的,甜甜的,滑滑的,枝條堅韌,用來蕩秋千不會折斷。還有桂花、苦丁茶、三角楓、女貞子、冬青、合歡、麻櫟、銀杏……
村里1997年出生的任巧錚還記得用鳳仙花做指甲油,“那應該是小女孩第一次覺得很美吧。”任巧錚在泰州讀大學,學旅游管理,她家里用空閑的二層樓開了民宿,鋪著火紅的被褥,一個月都難得有人來住一次。“基礎還可以,但缺乏特色。”任巧錚戴著黑框眼鏡,穿著雪地靴,用專業(yè)知識評判著自家買賣,“家鄉(xiāng)的變化與國家的發(fā)展有很大的相關度,農村只是比城市落后一點。”
她正用小爬犁翻曬蘿卜干,初春的陽光灑下來,家里的母雞舒展羽毛蹲在土里曬太陽。
年輕人生不出滄海桑田的許多感悟,對故鄉(xiāng)的感念多與童年和親情相關。
“過年回家見到兒時玩伴,聊的都是小時候的事情。”村里的大人在白天各忙各的農活,雞鳴沒多久,小孩子便靜靜穿過鄰居的狗窩,咚咚敲門,一個小腦袋伸出窗口,一個人變成兩個人,再變成一群人。
在曬場跳房子,在溪邊過家家。伸手進河里用毛巾前后一兜,就能捉到魚蝦。梯田里有水生田螺、黃鱔、泥鰍,還有米蝦,一種銀白色的透明小蝦。春天迎春花開滿山,任巧錚放下爬犁,隨手往遠處一指,“迎春花,吸一下,可甜。”秋天野山楂遍地,很刺。
“每次我玩到一半,別人就說你姐又喊你回家了。”任巧錚深夜跟姐姐回憶過去,“總覺得你喊我的時候又氣但又很幸福。”
“總是不肯回來。”做護士的姐姐說,“總是逃出去玩,喊你都不回來。”
“你放心,我一直是跟在你屁股后面的妹妹,從小到大,只要你喊一聲回家,無論我在哪里漂泊,立馬回來。”
“這可能就是這么多人回來拍全家福的原因吧。”任巧錚說,家譜和村志告訴他們,“哪一塊山是我們的,哪一塊田是我們的,有種另外的鄉(xiāng)土感。我們想著去城里,不會待在這里,上一代想的卻是把更多的東西留給我們。”
說話間,她姐姐6歲的孩子跑來找她玩,拿著iPad,一口標準的普通話。
村里50歲以上的人很少能說普通話,全家福里的他們大體都能互相認識,年輕的卻有很多都面生了。
任蓉瀟在嵊州市的銀行里做客戶經(jīng)理,生孩子一周前還在上班。婚后兩家父母給買了大房子,有裝修現(xiàn)代的KTV歌房,窗外就是繁華的商業(yè)城。
新生命和新生活在年輕人跟前兒大刀闊斧地展開。年節(jié)里,他們把上一輩從戲臺拉到微信里,搶紅包。
一些人開始與土地告別。“我孫女18歲,不想老家,也沒有家鄉(xiāng)觀念。”任廷鈺的孫女正在澳大利亞讀書,過年回家,整天抱著電腦不出門,“像小雞一樣”。她回家的十天里,作息比爺爺調慢了4個小時。
“我看她在電腦上玩蛇,開頭這么一點長,”任廷鈺兩個手指一掐,“后來這么長,拉著”,他兩手張開比了比,帶著點好奇和又不愿意湊上前去的威嚴。
編輯:梁霄
關鍵詞:全家福 攝影師 無人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