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底氣足了,路并不平坦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中醫藥法》仍是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之一。《中醫藥法》去年年底已出臺,今年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是如何落實《中醫藥法》。有了法律保障,中醫藥發展底氣足了,但未來之路卻并不平坦。
相關法規存羈絆
“《中醫藥法》對我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將起到重要保障作用,但首先應協調與其他法律法規的關系,對與《中醫藥法》相悖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臺港澳交流合作中心原主任王承德說,比如,1999年出臺的《執業醫師法》規定,需有4年以上醫學院校學歷方能參加醫師資格考試,考試內容一半是與西醫相關。“這種規定沒有考慮中醫的特點,把許多自學、師承、家傳人才拒之門外。”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院長郭淑芹表示,現行《執業醫師法》對于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醫師的執業范圍規定過窄,在綜合醫院臨床科室的執業范圍受限,比如中西醫結合專業醫師如果在老年病科、腫瘤內科等執業更能發揮專業特長,提高疾病治療效果,但卻不符合執業范圍規定。由于就業受限,高分生不愿報考中醫、中西醫結合專業,嚴重挫傷了學習中醫、立志從業中醫的積極性。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旭東說,為在實行過程中及時發現《中醫藥法》不足之處,可在國家社科基金設立專項,開展《中醫藥法》施行過程中的跟蹤研究,“用3年~5年時間,從法律地位、法律名稱、涵蓋范圍、行業特色的法律需求、行業與社會的法律關系等方面,探求現有法律內容的科學性、指導性、可操作性以及需要增補、調整、修改、完善的內容”。
管理體制有待理順
“《中醫藥法》明確提出要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管理制度,但目前除國家層面設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外,省級及以下的管理機構不健全、不統一。到了市縣級,多數沒有單列的中醫藥管理機構,甚至沒有專職人員。”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骨科主任溫建民自2008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以來,每年都在關注中醫藥管理體制問題。
王承德曾調研中醫藥管理體制問題,他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全國有15個省(區、市)設有副廳級中醫藥管理機構,16個省(區、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設有處級中醫藥管理機構,只有約54個地級市建立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管理隊伍薄弱,難以適應當前中醫藥工作的需要。”
“今年我又提交了關于加快建立健全中醫藥管理體系的提案。”溫建民說,建議各省(區、市)設立相對獨立的副廳級中醫藥管理部門,各市縣在衛生局內設置中醫藥管理機構,以使國家保護和扶持中醫藥事業的政策法規得到很好落實。
治未病應成發展驅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認為,應結合當下慢性病防治工作,發揮中醫藥治未病特色,讓其成為中醫藥發展的驅動力。但從目前醫療行業的整體現狀來看,中醫藥在醫療衛生體系慢性病防治中發揮的作用不容樂觀。對此,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兼秘書長曹鴻鳴表示贊同。他認為,應加強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和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中醫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分工合作的慢性病綜合防治網絡和工作機制。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國醫堂等基層中醫綜合服務區的建設及中醫全科醫生培養,建設以中醫藥為特色的慢性病防治城鄉示范社區,探索新模式并推廣成功經驗。
“《中醫藥法》歷經30年的醞釀準備,我6次提出立法議案,多次參加調研,3次參加審議,所提多條意見被采納。”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中醫藥法》在中藥材質量保障和市場監管方面有具體規定,特別提到建立中藥材流通追溯體系,建立查驗記錄制度等,明確了中藥材責任主體,嚴禁一些有害行為,這些都有利于保障中藥材質量。另外,要加強道地藥材內在品質的基礎研究并取得進展,從源頭保障藥材質量。國務院相關部門還要制定相關配套制度,執法更重要。
編輯:趙彥
關鍵詞:中醫藥法 管理體制 治未病 執業醫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