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有質有量”的中國經濟利好世界

2017年02月23日 14:22 |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分享到: 

不久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7%,超過印度的6.6%,在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中重回領跑地位。而2015年,中印兩國經濟增速則分別是6.9%和7.6%。

009

對于中國經濟增速位次的提升,海內外各界都很關注,也有不同的解讀。但如果僅從GDP數據來評判中國的經濟發展,無論結論為何都難稱嚴謹。事實上,評判中國經濟要有全面眼光、應用綜合標準,看其量,更要看其質。

如今,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面臨著轉換動能、優化結構、提質增效等諸多任務。這一時期,中國經濟最大的亮點不僅僅在于增速多少,更在于既有質又有量,即:在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的同時,成功保持了穩定的增長水平與可觀的絕對增量。

在經濟發展的質上,中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現了經濟增長含金量與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明顯提升。2016年,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鋼鐵煤炭落后產能逐漸消解,平均每天新設企業達1.5萬戶,失業率呈下降趨勢,1000萬以上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單位GDP能耗及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續下降……

在經濟增長的量上,中國堅持把“穩中求進”作為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確保經濟“蛋糕”的增量滿足人民期待與改革需要。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總量已超過10萬億美元,在此基礎上實現6.7%的增速,增量就相當可觀。據測算,如果以2010年價格計算,2016年中國僅GDP增量就超過4萬億元。這不僅與過去兩位數增速對應的GDP增量基本相當,而且使得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能夠繼續領先全球,成為當之無愧的重要引擎。

毋庸諱言,如今的中國經濟確實還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如產能過剩和需求結構升級矛盾突出,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聚,部分地區困難增多等。但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的向好勢頭日益明朗同樣是不爭的事實。

之所以取得這樣的勢頭,是因為中國的決策者深知,面對轉型時期的各種困難與挑戰,不能簡單地以“增長速度”論英雄。與此同時,若想破除束縛中國經濟發展的障礙,就必須直面過去粗放式發展遺留下來的種種問題,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作引領,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破有立、補齊短板,提質增效、去舊育新。

質量關系處理得好,轉型之路才能走得穩。中國經濟實現穩定增長,將為世界帶來巨大需求;中國經濟成功轉型升級,能為世界提供有益經驗;中國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可以為世界提供更多機遇。所有這些,對于正在復蘇之路上艱難前行的世界經濟而言,無疑是穩定之錨和動力之源。

有質有量的中國經濟,惠及各國,利好世界。

(作者為本報編輯)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中國 經濟 世界 增速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影视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5g | 午夜精品网站亚洲一级在线 | 亚洲第一福利网站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视频 | 亚洲国产成久久综合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