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穩中求進”如何穩,怎么進?

2017年02月06日 13:02 | 作者:陳啟清 | 來源:學習時報
分享到: 

2016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突出強調了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上升到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上升到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的高度。

1536318

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經濟成就是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鮮明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穩中求進始終是黨和政府堅持的經濟工作總基調。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繼續把握好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立足全局,突出重點,扎扎實實開好局”。2013、2014、2015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下一年經濟工作作出安排時,每年都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的指引下,中國經濟始終把握穩定的大方向,實現了經濟增長穩、就業崗位穩、社會發展穩,實現了結構改善有進、動力轉換有進、體制改革有進、民生改善有進,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也贏得了民心。

近年來,中國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面對壓力,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問題導向、底線思維,發揚釘釘子精神,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在經濟發展上取得了顯著成效。據世界銀行統計,2012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為5870美元,2015年增加到約7880美元,年均增速達到10.31%,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雖然經濟增速有所下滑,但是經濟增量每年都在增加,每年新增就業崗位都突破年初預計,2016年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實現了就業和社會穩定。2016年前三季度,居民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保障房建設領域等方面財政支出普遍增長在14%以上,遠高于經濟增速。中央尤其重視扶貧工作,2011年至2015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1億多人,貧困發生率降低11.5個百分點,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說明了黨中央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經受了實踐檢驗,是符合實際的。也正是基于十八大以來的探索和成功實踐,中央在2016年經濟工作會議上把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上升為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把穩中求進作為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政策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的經濟工作思想方法。

2017年穩中求進如何穩?

“貫徹好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穩是主基調,穩是大局?!?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關鍵之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這些重大工作的完成都離不開穩定的大局,離不開一個穩定的環境。各項工作都要維護好穩這個大局,有利于穩的事多做,有利于穩的改革多推進。

2017年穩的要求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宏觀政策要穩。宏觀政策要穩已經成為新常態經濟政策框架重要的組成部分,政策穩定對于增強信心、穩定預期十分重要。貨幣政策將致力于維護流動性的基本穩定,保持政策中性。財政政策將在穩增長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政策將致力于提升有效性,預計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方面將有進一步實質性進展。二是匯率要穩。中國擁有世界上名列前茅的經濟增速、全球第二大經濟規模、全球規模最大的外匯儲備,人民幣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擁有堅實基礎。但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政策目標致力于實現人民幣匯率穩定針對的是人民幣匯率指數,而不是人民幣對某一貨幣的匯率。三是金融要穩。金融風險防控將被置于更加重要的位置,一些金融風險點將被定點清除。四是預期要穩。預期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越來越大,2016年民間投資增速直線下跌背后就有預期不穩的影響。要通過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擴大開放來穩定社會信心。同時也要更加重視預期引導,重視加強和市場溝通來引導和穩定社會預期。五是社會要穩。經濟下行和改革深化有可能給一部分群眾造成利益損失,因此2017年要更加重視社會保障網的托底。

2017年經濟穩面臨哪些風險?其中三類風險要格外關注:一是匯率風險。目前雖然基本面不支持人民幣匯率貶值,但是一方面市場內外形成了人民幣匯率貶值的強大預期;另一方面美元指數走強和美元加息加大了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壓力,人民幣匯率波動風險加大。但匯率波動只是表象,對一國經濟真正帶來傷害的是匯率波動背后的資本和商品的流動,歷史上很多發展中國家就是倒在匯率貶值和資本外流的漩渦中的。因此,防范匯率風險要更加重視匯率波動引發的資本外流風險,要把工作做到管控非正常資本外流上。二是金融風險。金融危機后,實體經濟收益率持續下行,大量資金在金融領域自我循環自我膨脹,金融系統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復雜。同時一些新興金融形態在現有的監管體系中也被忽視,造成了新的風險點。因此必須對金融系統進行全面排查,清除可能的隱患。同時盡快完善金融監管體制,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三是資產價格風險。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貨幣增速在大多數年份保持著高于名義GDP的增速,1991—2015年 25年間,M2平均增速19.77%,名義GDP平均增速15.44%,兩者相差4.33個百分點。貨幣多于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就會去尋找新的購買對象,貨幣沖到哪里,哪里的價格就可能上漲。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各類資產輪動上漲的局面,但歷史反復證明的一個事實是資產價格不可能永遠上漲,資產價格也不可能漲到天上去,資產價格一旦下跌,就可能釀成經濟和金融風險,給社會造成重大損失。因此,必須提前預防此種風險,切實把過快上漲的價格控制下來。

2017年穩中求進怎么進?

穩不是不作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在穩的前提下要在關鍵領域有所進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奮發有為。進就要在關鍵領域著力,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2017年經濟工作的主線,必須有實質性進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進一步論述,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終目的是滿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給質量,根本途徑是深化改革。會議也部署了2017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四大任務: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前兩項是具有延續性的工作,后兩項是此次會議特別提出的。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一國經濟的脊梁,必須發展好。振興實體經濟除了從實體經濟本身著手,還必須給實體經濟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認為當前造成社會資金大量從實體經濟退出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失衡,虛擬經濟的過度繁榮。2015年金融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占比8.5%,超過當今世界金融最發達的兩個經濟體——英國和美國的7.2%。2011年,金融企業所得稅是工業企業所得稅的56%,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到115%。這些數字意味著我國金融可能過度繁榮了,金融的過度繁榮像一個龐大的黑洞一樣吸引著資金從實體經濟退出進入金融領域,吸引著人才從實體經濟轉向金融領域,大量市場主體不再執著制造,開始追求金融交易、資產交易的利潤。只有改變這一現象,振興實體經濟的各項政策才有可能起到實質性作用。

房地產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部門。即使在美國,房地產對其經濟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必須著眼于長遠規劃房地產業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非常正確。從住房的商品屬性和金融屬性來看,住房很容易就成為金融資源介入并推波助瀾炒作價格的對象,但也正因為金融資源的介入,一旦住房價格下跌,就可能在金融系統造成大量不良資產并進而導致金融系統危機。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必須要規避此種風險,一方面要嚴格控制非居住需求,要嚴格控制房地產杠桿;另一方面要增加供給,尤其順應人口向大城市聚集的趨勢改變供給結構,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

只要把住穩的大局,堅持進的方向,中國經濟前景必然光明。之所以作出此種判斷,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我們在供給側勞動力、資本、全要素生產率改進等方面擁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另一方面中國經濟走在正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道路上。任何一個經濟體都會有問題,關鍵能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基本上就是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實現高速發展的。未來仍將如此。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經濟 金融 風險 經濟工作 匯率

更多

更多

久草日韩精品暖暖的在线视频,精品国产综合色在线,极品少妇粉嫩小泬精品视频,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三上悠亚AV福利在线观看 | 午夜性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 亚洲中文色资源 | 在线观看国产激情麻豆 | 在线观看91免费精品国产拍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