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強化人力資本的“增長引擎”功能
人力資本表現為蘊含于人身上的各種知識、勞動與管理技能以及健康素質的總和,教育和健康投資是兩種主要的人力資本形成方式。
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具有積極貢獻。一是通過教育、健康投資積累人力資本,可以提高勞動力質量,促進經濟增長。相對于物質資本投資,人力資本投資的經濟效益要大得多。二是保證物質資本高效運作,間接作用于經濟增長。高技術含量的物質資本只有與高技能的勞動力相匹配,才能充分發揮經濟效益。三是人力資本的積累和人才素質的提高,可以大大加快新技術研發及應用的速度,進而促進生產力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因此,人力資本被視為“經濟增長的引擎”。
在當前增速換擋、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的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以提高人力資本促進經濟增長具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和較大的政策操作空間。在教育投資方面,我國在2012年達到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4%的目標,但這一比例仍低于7%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和發達國家約9%的水平。當前,我國教育投資收益率偏低,教育高成本、高投入與嚴峻的就業形勢并存。我國教育資源在地區、城鄉之間的分布不夠均衡,教育質量參差不齊,在培養創新人才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在健康投入方面,我國醫療衛生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仍然遠低于發達國家,由環境污染等引起的健康問題日趨嚴重。此外,受財政分權體制影響,我國教育和健康的公共投入都存在地區和城鄉之間不均衡的問題,導致收入差距加大和區域城鄉發展失衡。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應進一步加大在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公共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質量,優化生態環境,改善人民健康狀況,提高我國人力資本水平,推動經濟增長。
以人才紅利代替人口紅利,助力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勞動力數量多且成本低,帶來了巨大的人口紅利,成為促進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現在,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凸顯,農業富余勞動力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創新驅動。這就需要加強教育和健康等方面的人力資本投資,形成人才紅利,助推我國產業邁向由知識和科技支撐的高附加值發展階段。
以人力資本投資加速新型城鎮化建設,增強經濟增長動力。新型城鎮化是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一個重要增長動力源。我國城鎮化只有牢牢堅持以人為核心,才能開辟廣闊發展空間,實現城鄉統籌、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此,應注重提升農民市民化過程中的人力資本質量,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縮小貧富差距;促進城市人力資本與農村人力資本相融合,發揮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帶動作用,充分釋放人力資本的溢出效應。
加大對落后地區人力資本投資的傾斜力度,實現脫貧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要求大力改善民生,與過去環境污染嚴重、社會矛盾加劇、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告別。加大對落后地區的人力資本投資是扶貧脫貧的有效途徑,也是我國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要。我國經濟發展區域差異較大,農村和貧困地區人口的教育和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城鎮和經濟較發達地區,城鄉和區域之間在人力資本水平和積累階段上都存在明顯差別。當前,農民工市民化和扶貧脫貧都在扎實推進。應加大對落后地區的人力資本投資力度,提升落后地區群眾的生產能力,從而實現脫貧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資本 人力 經濟 增長 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