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幼兒園階段就瘋狂培訓 誰制造了家長的教育焦慮
一切為了上學
家庭教育綜合焦慮癥“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看著因為上課已經快被折騰得人仰馬翻的孩子和家人,疲于陪讀的黃小玲倒是坦白,自嘲已深陷家庭教育綜合焦慮癥,“就像滾雪球,越滾越大”。
這樣的人仰馬翻并非只出現在這個家庭,和芊芊在同一家游泳中心學習的4歲男孩小凱,一周七天,只有半天沒有課程安排,光英語課就有兩種,一種偏重口語,一種偏重拼讀。
在微信上,小凱的媽媽向記者這樣介紹自己:因為不用坐班,基本靠自己的安排來完成工作任務,家里老人都健在,也能幫忙帶孩子。家庭年收入在60萬元左右,有車有房,所以在教育方面投入很大。
正因如此,這樣一個看似可以無憂的媽媽,卻表示“越是如此,在孩子的教育之路上就越容易焦慮”。
“我們有資源讓孩子去接受更好的教育,為什么不去?”小凱媽媽在微信上說,自己的朋友甚至曾經讓她去看看心理醫生,“說我會不會有補課強迫癥,其實他們只是沒有深入了解大環境而已”。
對于黃小玲來說,給孩子報這些培訓課程的初衷很簡單,就是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更擔心孩子上學以后被嘲笑甚至被拋棄。
“前一陣子,好友的上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就被同班同學‘秒成渣’。原因是同班同學一個雙休日要上兩小時奧數課、1小時乒乓球課、兩小時英語課、兩小時語文課,而她的女兒只是學學鋼琴跳跳舞,順便在線和外教聊聊天?!秉S小玲說,“我只能勸她淡定,然而,這淡定又談何容易。反正我不能讓我的孩子‘被秒’。不可否認,像我好友這樣‘被焦慮’的家長不在少數,而瘋狂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的家長才是現在的主流”。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魔咒一樣的口號出自何處,如今已無從考證,但自從它誕生,就獲得了絕大多數中國家長的認同。事實上,中國家長們的期望是,孩子不僅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在人生的任何時段、任何領域,他們都不能輸給他人。
看看中國火熱的課外培訓市場,就能窺見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急迫心情。曾經聽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北京的一位媽媽帶著孩子試聽了某教育機構的英語課,這位媽媽送孩子學英語的意愿原本并不強烈,但看到別的孩子英語流利,唯恐落后的想法立即占了上風,不久后,她也為孩子交了幾萬元學費,成為這家教育機構的學員。
在北京某教育機構擔任學業顧問的楊樹波向記者表示,民營教育培訓機構的宣傳為“教育恐慌”推波助瀾,他們夸大了教育競爭的形勢,目的不過是從家長錢包里賺更多的錢。不過,這種說法顯然不能被民營教育機構從業者接受。
曾有相關機構從業者發帖,將北京各類學校之間的對應關系一一羅列出來,也就是說,如果一個家長希望孩子上某名校,從這篇文章里按圖索驥,就可以知道自己的孩子必須上哪一所高中、哪一所初中、哪一所小學。
另一個事實是,一個關于北京上小學的專業輔導資訊類的微信公眾號,文章一出便會沖上10萬+的閱讀量。
對于黃小玲的狀態,鄭書濤表示了理解,“可能有點極端,但也不過分,如果不是陪孩子迎考,家長們真的難以想象上小學要經過這樣的競爭。在我們這一代家長的記憶里,只要到了入學年齡,父母就會把自己送進小學,升學壓力至少要到中考才有體會”。
“如今,孩子要想去好一點的小學,就要好好準備,因為會有比較高級別的面試,我聽說有些超級重點小學的面試已經接近智商測試了?!编崟鴿f,面試考語文能力、數學邏輯能力和英語口語,“還會問孩子有什么特長,同時很多重點學校還有家訪”。
作為北京市東城區某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老師,王娟向記者證實了家長們種種“聳人聽聞”的介紹,“現在在小學以前學拼音、英語等已經成為標配,如果不學英語,以后上課根本沒有表達的機會以及演出機會。提前學拼音則是因為一年級講得太快,孩子根本跟不上”。
“數學可以不報班,家長自己教。其他特長自選,但必須有?!蓖蹙陮τ浾哒f,“如果家長不想在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時出現焦慮心理,在孩子3歲左右就要開始努力。”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孩子 家長 教育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