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用債轉股促進企業更好發展
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支持企業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近年來,我國企業杠桿率高企,債務規模增長較快。在國際經濟環境更趨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企業債務風險上升,并存在沿著債務鏈、擔保鏈和產業鏈蔓延的風險隱患。黨中央、國務院從戰略高度對降低企業杠桿率作出決策部署,將實施債轉股作為降低企業杠桿率、促進企業更好發展的重要舉措。當前,要讓債轉股收到良好成效,就要高度重視防范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的風險。
債轉股實施過程中可能產生三方面風險。一是政策意圖被扭曲的風險。如果企業把這次債轉股誤解成政策性“免費午餐”,期望政府對可能發生的損失兜底,就沒有動力改善經營,可能還會強化原來不合理的產品和產業結構。二是債務重組后企業經營效益降低的風險。債轉股本身只是調整了企業的資本結構,使債務比例降低、股權比例提高,而企業的資產結構和運營效率并不會發生質的變化。如果重組后企業不能有效運作資產、提高經營效益,不僅股東權益得不到保障,還會引發一系列經濟風險。三是企業道德或社會信用風險。不適當的債轉股容易變為企業的逃債途徑,沖擊“借債還錢”的市場信念。如果發生以上風險,不僅違背政策意圖,而且會產生更大的經濟問題。因此,至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嚴控債轉股實施過程中的風險。
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一是以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選擇債轉股的對象。合適的對象應當是債務負擔沉重且具有轉化效益的企業。具有轉化效益是指企業所生產的產品仍具有市場前景。換言之,單純以高負債率作為選擇標準是不可取的。那些產能嚴重過剩又屬于夕陽產業中的落后企業、負債很高又無實質性經營業務的“空殼企業”,實際上已經淪為“僵尸企業”,宜通過破產、兼并等方式實現市場出清,而不應實行債轉股,否則會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二是按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確定債轉股實施方案。由企業、銀行和第三方機構自主組織債務核定、凈資產審計與評估以及決定轉股的價格、規模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宜將一個企業的全部債務都轉為股權,應保留一定比例的債務,這樣有利于借助債務契約內在的本金追償權和利息索取權形成財務壓力,驅動企業努力改善經營。
同混合所有制改革相結合。對于我國許多國有企業特別是股權結構較為單一的大型央企來說,可以采取債轉股同混合所有制改革相結合的辦法防控風險。具體來說,就是改變上世紀初那種單純向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或國有大股東定向債轉股的模式,積極引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保險機構、投資公司、各種基金等多類型第三方機構投資者、專業投資者和長期投資者承接債務,尤其是鼓勵民營資本參與債轉股。這種同混合所有制改革相結合實施的債轉股,更有利于優化國有企業股權結構,解決其長期存在的激勵不足和約束不力問題,從而激發企業活力、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防控債轉股風險。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債轉股不會一轉就靈,應以多元化股權結構的形成為起點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其中的關鍵是推進董事會建設。應建立健全權責對等、運轉協調、有效制衡的決策執行監督機制,健全和發揮董事會的決策功能、監事會的監督功能、經理層的經營功能。應依法保障承接債務的股東有權派出代表出任董事會成員, 落實董事會依法行使重大決策(規劃企業發展戰略、對外投資、研發活動等)、選人用人、薪酬分配等權利,防止經理人員濫用職權形成內部人控制,侵害企業和股東利益。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企業 債轉股 債務 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