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習近平領袖核心能力的演進軌跡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標志著習近平同志成為黨中央的領導核心、全黨的領導核心正式載入史冊,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偉大夢想的征程開啟了嶄新篇章!
綜合分析習近平同志核心地位確立的時代背景,不僅有黨的事業發展需要的使命召喚,而且有全國人民心之所向的意愿支持,更有領袖人物核心能力的堅強支撐。而領袖人物核心能力則是最根本的要素。道理很簡單,只有領袖真正具備了核心能力,才能高效帶領全黨上下履行使命、凝聚民心。簡言之,習近平同志之所以成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關鍵是兩條:一是贏得了億萬人心,二是具備了核心能力。
綜觀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四年,習近平總書記帶領新一屆黨中央鼎故革新、厲行新政,使我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展示了自信篤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遠矚的全局掌控力、堅韌無畏的變革創造力、大氣厚重的凝聚感召力四大核心能力。但必須看到,這四大核心能力不可能自然天成、一蹴而就,必須經過持續積累、拾級攀升、磨礪演進、螺旋上升方能鑄就。卓越領袖核心能力生成,更是與領袖的理想抱負、成長歷練、風格特質、開悟能力和人格修為高度關聯。對于習近平而言,是逆境成長磨礪、豐富實踐鍛造、不懈學悟積淀、嚴格黨性錘煉組合發生作用,加之時代潮流的引領、偉大夢想的召喚、人民群眾的期待,共同推動了其領袖核心能力的全面躍升。因此,深入分析習近平領袖核心能力形成過程,全面揭示領袖核心能力演進規律,充分挖掘領袖核心能力時代價值,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
逆境成長磨礪了人民情懷
習近平始終把對人民負責作為自己的天職,心里時刻裝著人民、感情貼近人民、奮斗為了人民,用一言一行生動詮釋“以百姓心為心”“權為民所賦”的真諦。習近平之所以胸懷如此深厚的人民情懷,很大程度上源于青春的磨難、基層的艱難這些特殊的成長經歷。
青春的磨難培育了與人民群眾的真摯情懷。15歲那年,習近平到陜北農村插隊,開始了艱苦卻又受益終生的磨難歲月。在陜北7年多的日子里,他飽經那個年代底層百姓所有的艱辛。面對住窯洞、睡土炕、吃苞谷、跳蚤咬這些衣食艱苦,是普通百姓幫助他度過了生活難關;面對打壩挑糞、開荒修路、扛麻袋爬山路這些勞作辛苦,是普通百姓幫助他養成了咬牙堅持的毅力;面對數次申請入黨屢屢受挫的精神痛苦,是普通百姓幫助他卸下了思想包袱,不懈追求人生理想。正是人民群眾這些心靈饋贈,讓習近平的心與他們緊緊連在了一起,人民情懷與日俱增、日益深厚。正像習近平自己所說:“如果說開始對那里還有不適應、有距離感的話,后來就同老百姓打成一片了?!薄?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仆,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里培養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這就是他真摯人民情懷形成的生動表達!7年多的知青生活,是習近平形成深厚人民情懷的重要時期。去陜北插隊前,人民的含義對于習近平可能還只是一種溫暖、一種陪伴、一種親近,停留在比較樸素的層面,而走出陜北時,人民的含義在習近平心中發生了質的升華:人民是一股共同奮斗的精神力量、是一種共度磨難的堅強支撐、是一種水乳交融的深切真情、是一種榮辱與共的可靠依存。這就決定了習近平的人民情懷必定深接地氣、根基扎實、牢不可破。
基層的艱苦強化了“人民偉大”的價值取向。先后10次遞交入黨申請的習近平,終于在1974年1月被批準入黨并很快被推選為農村大隊黨支部書記。雖然后因上大學,擔任基層干部的時間只有一年多,但對他人民情懷的升華起到了巨大的催化作用。在對習仲勛所謂的“問題”尚沒有作出結論的時候,是黨的基層組織頂著壓力、冒著風險,依據人民群眾的客觀判斷,批準習近平入黨并推舉為大隊黨支部書記。這一年多的特殊經歷,不僅是他事業的起步,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在基層一線深切感受了黨群關系、干群關系的深層含義,強化了對“人民偉大”的深刻理解。毋庸置疑,基層干部的艱難經歷,為習近平從政后形成堅持走群眾路線、緊緊依靠人民的執政理念奠定了堅實的根基。
逆境成長的磨礪、人民群眾的撫育、人民群眾的厚愛、人民群眾的支持,促使習近平與人民群眾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天然感情,與人民群眾的心貼得更近,對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理解更深,決定了他在踐行黨的宗旨上意志更堅、境界更高。
豐富經歷夯實了才略根基
領導人治國理政才略與履職經歷有著必然的聯系。中國歷史的悠久性、地域的廣闊性、人口的巨量性、民族的多元性、政體的特殊性更加決定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必須具有熟悉底層、了解百姓,熟知國情、深諳實際,胸懷全局、把握本質的基本特質,必須具有頂層設計、系統思考、戰略謀劃、統籌兼顧的深度能力,而這種特質和能力形成,必須經過多層級、多層面、多系統、多領域的歷練積累,這是領導人成長過程中的一條基本規律。
深入分析習近平的履職經歷,不難看到,在他身上不僅蘊含了中國領導人成長的一般規律性,而且富有自身的特殊性。從縱向發展軌跡看,習近平從最基層干起,由農村黨支部書記起步,歷經縣、地、省會城市、沿海開放省份、直轄市等不同層級的一把手關鍵崗位鍛煉。從地方步入中央任職后,又經過中央書記處書記5年歷練,最后成長為黨的總書記。從橫向發展軌跡看,黨、政、軍各個領域全面涉及,市、省兩級政府均有任職。履職經歷廣泛而豐富、深入而扎實??傮w看,習近平核心能力形成發展主要經過了萌芽、成長、成熟三個演進階段。
一是核心能力形成的萌芽期——從陜北到正定。陜北7年知青生活特別是大隊黨支部書記的任職經歷,使習近平熟悉了農業、農村、農民,增進了與人民群眾的感情,確立了人生價值追求和理想信念,為形成核心能力奠定了思想根基;清華大學的求學時光,使習近平拓展了知識的廣度、累積了知識的厚度,抬高了實現理想抱負的起點、格局、境界,為他形成核心能力積蓄了文化儲備;大學畢業后的軍旅生涯,使習近平理解了軍事、軍隊、軍人,開闊了眼界視野,豐富了見識見地,增強了膽識膽魄,培養了意志定力,為他形成核心能力提供了素質準備。從軍委辦公廳機關到河北正定縣任職,開始執掌一方,是習近平走上從政之路的真正發端。在正定的領導實踐證明,習近平核心能力形成始于正定、源于正定。有兩個突出標志佐證,一是看事情、想問題、作決策,不是僅簡單站在正定的角度,而是把地方的發展和全國的大局聯系起來;二是一到正定就帶去清風,展示了抓本質、抓要害、抓關鍵、抓傾向性和苗頭性問題的領導才華和領導藝術。
二是核心能力形成的成長期——從福建到上海。習近平在福建的17年,是精耕細作的17年,也是核心能力深度演進的17年。在福建,他開始全方位涉及經濟、政治、社會管理、兩岸關系和民生發展等領域,進入了核心能力全面提升的關鍵時期。廈門經濟特區的任職經歷,培育了他開放的視野和創新的思維,豐富了處理臺海等復雜敏感問題的深刻認知;寧德貧困地區的任職經歷,加深了他對中國國情的理解,開啟了解決貧困問題的探索,進行了從嚴治吏、抓干部隊伍“關鍵少數”的嘗試;省會城市福州的任職經歷,提高了他管理現代化城市、綜合統籌和協調八方的本領;擔任福建省政府主要領導的經歷,提高了他引領政治、經濟、文化協同發展的現代治理能力。在浙江省的任職經歷,是習近平核心能力成長最快的時期,在更高的平臺上全面開啟了主政一方、造福一方的嶄新實踐。浙江工作的5年多,習近平的核心能力不斷遞次演進,上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開始顯示出個人獨特的領導特質和領導風格。通過探索經濟轉型發展道路,激發市場資源活力,催生社會發展動力,依法施政解決中國深層次問題和保護治理生態的探索和實踐,把浙江帶上了發展快車道,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的試驗田,其領導經濟改革、社會改革、統領全局的才能得到全面印證。上海任職的經歷,則對習近平核心能力的演進起到了畫龍點睛的催化作用,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全國乃至全球的經濟中心,習近平進一步提高了國際運作能力,形成了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的系統思路,核心能力進入更完整、更全面、更系統的全新境界。
三是核心能力形成的成熟期——從地方到中央。從上海市委書記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從地方黨政領導到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從政之路實現了更大的跨越。通過直接參與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研究制定,進一步加深了對黨和國家全面工作的深刻理解,進一步堅定了戰略定力,從全局上掌握了黨和國家治理的內在規律;通過直接參與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組織實施,從整體上提升了戰略推動能力;通過直接參與處理協調緊迫性、突發性重大事件,提高了全局掌控能力。
習近平豐富完整的履職經歷,決定了其核心能力既具有高屋建瓴、根基堅實、中氣十足的稟賦,又具有胸懷全局、把握關鍵、深謀遠慮的特點,更決定了具有雄才大略的習近平一旦站到施展才華的舞臺中央,必定會與眾不同、非同凡響,對整個國家乃至世界產生巨大影響。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習近平 人民 黨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