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脫貧攻堅
四川省廣元市是秦巴山片區區域發展與脫貧攻堅的核心區域,又是革命老區和邊遠山區,發展基礎弱、經濟總量小,全市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致貧原因復雜、脫貧難度大。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有貧困人口22.98萬人,貧困發生率超過10.08%。
“十三五”時期廣元市要實現脫貧任務,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實踐中,廣元市積極探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脫貧攻堅的有機結合,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開辟了新路。
邁出改革第一步
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手段。王菲說,通過農業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有效供給、優質供給,促進群眾致富增收,必須彌補農業薄弱環節,才能為優化農業供給創造條件、提供支撐。優化農業供給,關鍵在于對資源要素進行流動重組、有效配置。
廣元市持續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率先在全省開展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林權、小型水利工程產權、集體財產權、農村房屋所有權“七權同確”改革,既解決了貧困山區財力投入緊張的難題,又破除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體制機制障礙,為脫貧攻堅贏得了主動。截至目前,廣元市“七權”確權登記工作已基本完成,頒證率達97%以上。
與此同時,廣元市著力創新農村金融制度,積極構建以信貸扶持、擔保增信、風險補償為內容的農村金融配套政策支撐體系,探索開展經營權收益保證貸款、林(果)權抵押融資、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等農村金融創新,全市發放各類產權抵押貸款近10億元。積極探索財政+金融+保險“政銀保”組合配套模式,為4600戶涉農企業、合作社和農戶(含貧困農戶)節約融資成本2700萬元。
特色農產品為民增收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內容。王菲說,廣元是山區市,傳統農業產業無法帶動農民脫貧致富,那么就需要發展特色現代農業、優化農產品結構、擴大中高端農產品供給。
近年來,廣元市大力發展優質糧油、生態畜禽水產、高山綠色果蔬、特色山珍、富硒富鋅茶葉、道地中藥材和勞務“6+1”特色農業產業,優化產業布局,推進良種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建設,打造了一批叫得響的優勢特色農產品。
蒼溪獼猴桃便是其中之一。蒼溪縣在發展獼猴桃種植過程中,嚴格執行歐盟多達320項的種植標準。“優質供給是叩開市場的敲門磚。這里的獼猴桃被當地農民種成了‘金元寶’,一個能賣10元,比其他地方的要貴五六元。”王菲說。
通過結構調整,廣元市將形成結構合理、產品優質的農產品有效供給。到2020年,將建成農業優勢特色產業368萬畝,實現產業基地產品產值500億元以上,力爭優質特色農業產業鏈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為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1.2萬元以上,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產值占大農業總產值的70%以上。
完善產業配套設施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全產業鏈的變革,廣元市將建設一批功能配套的冷鏈物流體系,鼓勵農業企業和專合組織在省內外構建營銷網絡,積極推進特色農產品進入大型超市和大賣場。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配送、代理等新型流通業態,培育新產業,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租賃業務,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業態。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要優化農產品生產,還要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滿足人們對農產品多樣化、優質化的需求。”王菲說,目前,廣元市已經成立農產品品牌整合領導小組,采取“區域公共品牌+企業品牌”的辦法,引導特色農產品向領軍龍頭企業和拳頭品牌集中,培育和創建國家級、省級名牌農產品。全市將主推蒼溪紅心獼猴桃、米倉山茶葉、青川黑木耳等“廣元七絕”品牌。到2020年,爭取建成全國最大的紅心獼猴桃產業基地、中國西部最大的淡水有機魚產業基地、“川茶”品牌重要的產業基地,農業區域品牌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將得到明顯提升。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全產業領域的變革,不僅要提供滿足農產品需求的有效供給,還要開發滿足與農業多功能性相伴而生的服務性需求的有效供給。王菲表示,未來5年,廣元市將突出全域旅游帶動,努力建設中國生態康養旅游名市。堅持生態、文化、康養、旅游深度融合,推進文旅、農旅、體旅、工旅等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文化體驗、生態休閑、醫養服務等康養產業,爭取生態康養旅游總收入突破600億元。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農業 改革 產業 農產品 結構性